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什么是康波周期?

悲观
人气

康波周期(Kondratiev Wave),又称“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是经济学中一种描述长达50-60年的经济增长与衰退循环周期的理论。它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通过分析大量历史经济数据(主要是价格、利率、生产和贸易数据)发现了这种长期波动规律。

康波周期的核心特征

1.  超长周期: 每个周期持续约50-60年(平均54年左右)。这远长于常见的基钦周期(库存周期,3-5年)、朱格拉周期(设备投资周期,7-11年)和库兹涅茨周期(建筑周期,15-25年)。

2.  技术创新驱动: 康波周期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浪潮及其带来的产业革命。这些突破性技术重塑生产方式、创造新产业、提高生产力,并最终渗透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中。  

3.  四个阶段: 一个完整的康波周期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繁荣(Spring): 新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投资激增,经济快速增长,物价普遍温和上涨,就业充分。乐观情绪占主导。

衰退(Summer/Recession): 技术红利带来的增长达到顶峰后放缓。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下降。经济增速下滑,可能出现局部危机。通胀可能抬头。

萧条(Autumn/Depression): 经济陷入较长时间的低迷或停滞。企业倒闭增加,失业率上升,债务问题凸显,资产价格下跌。社会矛盾可能加剧。这是对前期过度繁荣的深度调整和消化阶段。

回升(Winter/Improvement): 在萧条的谷底,新的、潜在的革命性技术开始孕育或早期萌芽(尽管可能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经济开始企稳,过剩产能逐步出清,为下一轮繁荣奠定基础。通缩压力可能较大。    

历史上的康波周期(普遍认同的划分)

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及其后续研究者的分析,通常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康波:

1.  第一波(约1780s - 1840s): 蒸汽机、纺织机械化驱动。结束于1840年代的经济危机。  

2.  第二波(约1840s - 1890s): 铁路、钢铁驱动。结束于1890年代的“长期萧条”。  

3.  第三波(约1890s - 1940s): 电力、化学工业、内燃机驱动。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4.  第四波(约1940s - 1990s): 汽车、石化、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航空驱动。结束于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和1980年代初的衰退。  

5.  第五波(约1990s - 至今?): 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 驱动。通常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其进入衰退或萧条期。  

关于第六波(潜在的下一个康波) 

目前普遍认为第五波已进入后期阶段(萧条或回升初期)。  对于第六波康波将由什么技术驱动,是当前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主要候选技术包括:

人工智能(AI) 

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革命生物技术(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

纳米技术

量子计算 

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如AI+生物、AI+能源)被认为是关键。    

康波周期理论的意义与争议

意义:  提供了一个理解超长期经济趋势的框架。强调了根本性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终极驱动力。有助于理解经济危机的深层结构性原因(如产能过剩、技术红利耗尽)。为长期投资、产业布局和国家战略(如科技政策)提供宏观视角。 

争议: 非精确科学: 周期的起止时间、驱动技术的认定、阶段的划分都存在争议,并非严格精确。 

数据与测量: 早期数据质量、如何准确测量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波动都是挑战。

单一驱动因素: 过度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可能忽略了制度、政策、战争、社会变革等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

预测困难: 虽然描述历史有启发性,但用于预测未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在识别“下一个大技术”及其真正爆发时间点上。

决定论倾向: 可能给人一种经济波动是宿命的印象,忽略了政策干预和人为选择的能动性。    

总结

康波周期是一种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中由根本性技术创新驱动的、长达50-60年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的理论。它为我们理解经济的超长期波动、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当前所处经济阶段(如认为我们处于第五波康波的末期)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宏观视角。尽管存在争议和预测上的困难,它仍然是经济周期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思考长期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时。理解康波,有助于我们跳出短期波动的迷雾,看到更宏大、更根本的经济变迁图景。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