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造假,2025年判刑!力源科技成为今年7月第6家因财务造假涉刑的上市公司。行刑衔接、立体追责再显威力。
据科创板上市公司力源科技7月29日晚间公告,其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力源科技财务造假出现在2021年,当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27亿元。同年半年报、三季报亦存在业绩虚增行为。
造假仅持续一年,源于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从力源科技2022年4月第一次披露存在虚假记载的2021年年报到浙江证监局向其下发警示函,只有5个月。次年1月,证监会即正式对其展开立案调查,并于5个月后作出行政处罚。
监管高效、行政刑事双重严惩,是力源科技案的两大特点。当前,行政处罚在前、刑事处罚紧随其后、民事赔偿随之而至,已经成为造假上市公司的严惩“标配”。“首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比例有所提升,行政、刑事处罚间隔时间也进一步缩短,这是严监管力度加大与执法效率提升的重要体现。
判刑1年,罚金330万元
7月29日晚间,力源科技发布公告称,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同时,沈万中已辞去力源科技董事长、董事职务,也不再担任这家公司其他职务。力源科技称,上述判决不影响实际控制人的股东权利行使及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的依法规范运作,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23年6月,浙江证监局对力源科技及相关责任人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这是沈万中因财务造假被追责的第一步——行政处罚。彼时,力源科技被罚款300万元,6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700万元,其中沈万中被罚300万元。
根据《决定书》,力源科技财务造假发生在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导致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年报均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27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24.71%和68.23%。
此次被判处刑罚,是沈万中因财务造假被追责的第二步。早在2024年3月,力源科技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侦查所需,上海市公安局决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取保候审。历时一年多,刑事判决最终落地,充分体现了当前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实施财务造假等行为刑事追责力度的监管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