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离开了两周时间,稍稍休息了一下。上次到阿牛直播是6月29日,当时谈到市场,给出的观点是“耐心等待机会”。7月5号离开国内前,全部产品空仓。其实当时的心情是忐忑的。离开当晚,举国上下都在热议救市的问题。深夜上飞机前,几个小朋友问我,是不是该进了,但一些老大们问的是,明天怎么出!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后来救市的结果大家是知道的,指数高开之后,再次发生暴跌。那几天身体虽然在国外,心随时在关注A股,头几天个股几乎天天在跌停。走前用私房钱开了一点多单,临走通知交易员周一早上开盘立即平掉一半。当时在微信里还调侃了一把,这趟出去的旅行费算是赚回来了。但这之后行情的下跌状况确实是非常惨的,先后出现了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惨淡局面,当时国内外舆论都是一片哗然。不过到了9号之后,情况反过来了,出现了千股涨停,但是大家几乎都买不到。回来之前,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买着了,等下飞机一看,又是全部被套了,幸好损失不大。这次的经历,几乎给全行业从业者留下了深深恐惧的黑色印记。
逃出这次的股灾,回头再看,总结五个字:小心不亏人。
去年的12月中旬,参加了《新民晚报》金融城的一场座谈,当时用了两句话“洪水很难控制,地震在所难免”,背景是配资渐热。一场球场早餐就可以谈好一个配资产品,银行彼时似乎也有考核配资的kpi了,彼时的热度可能已为今日的凄惨埋下伏笔。回头看A股,总是牛短熊长,管理层想要慢牛,其实是慢不了的。这是一个由资金推动的市场,就像洪水一样,没来的时候风平浪静,来的时候促不及防了。而慢熊却总是和我们长随左右,因为总是高估、总是怕跌出问题、总是不停救市......
今年4月24日,当时会里主要领导来上海考察,券商用了一句很艺术的语言形容市场,大意是说A股泡沫还没有超过6124时的高点。其实以PE中值来看当时已经超90倍,远远高于6124的市场中值。彼时在《新民晚报》上发的一文《敬畏价值,尊重市场》,A股第一代老大马先生评了五个字“为真话叫好”。
到6月初更离谱了,市盈率中值已经接近200倍,新募集的基金都是闭着眼睛下单的。不下,怕业绩落后太大。6月13号的时候,也是在《新民晚报》发了一篇《五千之上,步步惊心》,未曾料到竟是终结号。
再说说价值的问题。A股估值高不高,绝对不能看市盈率平均值。4月中会里领导到上海,A股市盈率均值不超过25倍,稍有统计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姚明和潘长江平均身高2米,这有意义吗?均方差有人统计过吗?中值有人统计吗?几个银行利润占了A股绝对大头,这些好比姚明。1000个创业板中小板利润加起来顶不上个工商银行,这些矬子公司,好比潘长江,这样统计的均值有意义么?这次股灾之后,高层还有人要想调控A股的话,不妨设置一个市盈率中值预警线,70倍,就是全体成员70岁了,买股票靠分红要70年回本,通俗易懂。为什么设置这条线?A股历史以来(这次是最疯狂)多次是由于触及这条线引发大幅回调的。
再说说救市后的残局。跌了这么多,有人在说价值。如果要揭示一下中值,结果是127倍。这个代表什么,应该不用多说了,谈慢牛、牛市第二场,那只能是呵呵。要让市场变得有价值,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业绩增长,另一个就不用说了。这样的状况,清理配资难道不是对股民的善意保护吗?
这一次股灾是投资经历中最胆战心惊的一次,静下来总结了四条,不妨说一说。
一、千万不要忘记价值。在疯狂的时候,绝望的时候,哪怕救市的时候,都不要忘记价值。虽然价值这个东西在我们这个市场并不是立针见影,但它确实是全世界最认可最广泛采用的投资标准。实际上,价值在全球范围获得多大的认可,就会表现出多大的影响力。终究有一天,大家会发现,股价已经偏离价值太远了。当有一个人开始调头往下,就会有一群人调头往下,最后的就会踩踏。只是这次的踩踏环境是锁了门着了火的酒吧,恐惧至极了。2008年的股灾也没有这样夺路而逃还逃不出去的。所以价值这个东西,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的,这一次对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最极端的考验。市场并非因为下跌,因为救市了,就有价值,127倍的市盈率中值,还有人指望牛市马上能上去吗?
二、一定要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6月8号在阿牛直播的时候,专门提到那一周产品业绩是跑输市场的,原因是已经开始带刹车了。这个事情当时为什么要单独提一提呢,实际也是给自己打打气。当时有不少周围的人对我说,你看我最近赚了多少,包括有些私募客户,也暗示基金业绩跑得不够快,那时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次回国的时候,大家的态度就都变了,因为至少还活着,半年还有50%多的收益,而其他的,好多都没有了......。
三、投资需要孤独,不要企图在朋友圈里获得安慰。人都是选择性收听收看的。听得进去、看得进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跟自己有契合度的东西,最终从概率上会加大错误的波幅。所以越是迷惘和恐惧的时候,越要远离朋友圈。对于有投资能力的人来讲,朋友圈里的各种消息、评论、推荐基本都是可以忽略的。
四、投资就是四个字:风险管理。原来市场流行一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空仓的是师爷。实际上,讲的文气一点,会选股,只是投资的第一步,是徒弟;会择时的,是师父;会做风险管理的,才是师爷。这一次,也真正体验到了R管理。多策略二号近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横着一条线,其实就是空仓。这并不是说就是师爷,而是这种风险管理举措恰恰契合了风险管理的结果。各种风险策略机制回测之后,连对冲股指都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期货与现货的价格错配实在太严重了,已经失去了对冲的意义,剧烈的市场冲击、政策冲击,保证金规则的改变,已经严重扭曲了一个正常的对冲环境。最后只有干脆全部空仓,这也是最严格的风控措施。一条直线看上去简单,背后其实不简单,是要反复权衡、用模型反复推算,甚至是多次赔钱的操作之后,才能得出这样的结果。所以即使是量化也并不是机械的程序主义,管理人的最大的能力就是体现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管理能力。
说的太多了,其实还有一些想说,一场极端股灾下来,记录一点心得,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个交代。股市中的人是善忘的, 希望有一些回忆留到今后品尝。朋友圈,最好的用处是自己记录,自己经常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