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一招人生即可财富自由:最伟大的进击与撤退!
原创: 王炜 预见未来成就巨额财富 实战精英 今天
提示:昨天和一位化学行业专家谈及某新上市化工企业,略看财报真是不差。该行业专家谈07年买过永新股份,胆大无畏,两进两出就剩四分之一(其它四分之三亏了)!08年底部至今也翻50倍(实际只有20倍),一个做彩印包装的,也没啥门槛。
一、超级牛公司如何才能被牢牢抓在手
因为我一直提门槛高低,行业专家谈不是高壁垒一样能出牛股,例如永新股份。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因此认真查该公司财务情况:
2001年收入 2.47亿元 净利润 0.212亿元
2008年收入 6.1亿元 净利润 0.44亿元
2010年收入 12.8亿元 净利润 1.21亿元
2012年收入 15亿元 净利润 1.78亿元
2015年收入 17.8亿元 净利润 1.83亿元
2018前三季度 16.6亿 净利润 1.5亿元
该公司上市后,收入快速翻倍,净利润楷书翻三倍,2010年后增速就很缓慢。我为什么一直坚持企业要有增速,没有增速的一概不碰。从上边看出,没有壁垒的也会有增速,毕竟行业够分散,做得好的确实会有较好增速。
我对行业专家也再三问及谈论的化工品企业将来会有增速吗?如果已经是独家那么就没戏了,因为没有空间,但是不是独家我又没有能力断定它会笑到最后独占花魁。接下来就需要细致了解整个行业链和公司未来增长的空间。
再谈该专家在永新股份上两进两出亏掉四分之三的原因:持仓过程并不知道该公司会有巨额增长,无法抵御账面巨大亏损的重压。他犯了两个错误:1、不知道结果其实是在重仓赌博,是个人都不可能承受的了大跌的重压。2、买点实际肯定错误,对熊市杀伤力估计失误。好公司也要有好买点,否者账面亏损会把人压的吐血。仓位轻不赚钱,仓位重账面亏损大人会吐血的。
因此不能提前绝对知道结果,不能找到好的买点,这两点都可能导致一个极其美好的策划变成粪坑!
二、李嘉诚的过人之处
1993年李嘉诚面临一个抉择。他旗下“和记黄埔”与英国宇航合作推出的第二代无线电话(CT2)服务“Rabbit”,进入到第四个年头,依然前途茫茫,而新一代无线通信已在蓬勃发展。是继续把“Rabbit”撑下去,还是全力发展新一代,抑或是干脆关门,不再做这门生意?
笔者注:类似股民再决定是不是割肉!
李嘉诚的最终决定是:关掉已因技术落后无力回天的“Rabbit”,大举进入新一代通信业务,即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后来大名鼎鼎的Orange(“橙”),并安排最仰仗的爱将霍建宁亲自挂帅重整再出征。借助新一代通信业务的蓬勃,不几年,霍建宁就将Orange做成了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1994年,Orange的用户才300万,到1999年时,这一数字已增至3500万。(笔者注:5年用户翻十倍,确实是风口)
笔者注:依然看好行业,但是付出试错成本,继续加大投资。请问一般投资者能割几次狠肉,再另起炉灶?同时还有惊人的眼光知道未来?
1996年,以Orange为核心的Orange plc还同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表现最好的个股。一贯重视风险管控的李嘉诚,却提早洞悉危机,思考起了如果坏事来临,要如何应对?“我看到三个现象∶1、话音服务越来越普及,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行业竞争太大,使得边际利润可能减低;2、数据传送服务的比重越来越大,增长速度比话音要高很多;3、在科技通讯股热潮的推动下,流动通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达到巅峰。”另一个巨大压力是,Orange虽然已是英国第三大,但基本上也只能是第三大。欧洲的前两大电讯巨头英国沃达丰(Vodafone)和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都把英国市场作为必争之地,已为争夺龙头地位打得不可开交。老大和老二打仗,最后却死了老三,这在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前景不容乐观,甚至危机已现的局面中,李嘉诚开放性地寻找着扭转局面,成为大赢家的契机。
其开放在于:价格合适,就卖掉Orange。
笔者注:惊人头脑的李嘉诚知道自己想要做到就必须竞争挤掉第一和第二,那将是血战,成本极高。不如趁老大老二斗法卖个好价格,毕竟这就是一笔生意。
Orange有作为第三的不足,也有作为第三的独特价值——沃达丰与曼内斯曼,谁能买下Orange,谁就可以坐地成为真正的老大。如能激发两家竞买Orange,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只要老板一句话,他就总是有办法的霍建宁,很快把一场老大和老二打仗可能死掉老三的恶战,成功扭转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新局面。Orange可以出售的口风刚刚吹出去,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就争着抢着上了门。关键时刻,几乎在焦急度过每一天的李嘉诚,除了明确大方向并不断提醒已经忙到病的霍建宁注意身体,没有给霍建宁任何压力,几十几百亿的价码也都由霍建宁相机行事。虽然交易尾声时,他已睡觉都把手机放在床边调到最大音量,生怕错过霍建宁汇报过来的消息。
多番博弈之后,1999年10月21日,李嘉诚在香港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最终的答案:“和黄”决定出售其持有的Orange plc总计49.01%的股权给曼内斯曼,交易总代价包括:相当于港元264亿的现金、相当于港元214亿的由曼内斯曼发行的三年期欧元浮息票据,以及曼内斯曼10.2%的股份。消息传出,全港沸腾。最终,在是年的财报上,“和黄”从这一笔交易中获得了1180亿港元的溢利,创造了香港开埠以来的企业最大盈利纪录。
笔者注:李嘉诚把行业规律和人性摸得太透,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一笔交易获利超过1500亿之巨,也还不是李嘉诚洞见观瞻、老谋深算的全部。完成这个大交易不到1年的2000年8月,李嘉诚得到一个新机会:竞投德国3G营业执照。看好3G的他高度重视这个机会,亲自出面领衔6家国际财团组成了豪华竞购团,并派出霍建宁坐镇伦敦指挥。周密的谋划和测算后,他们端出了一个计划以450亿美元参与竞购的方案。但在各家为此激烈拼争,哄抬竞购价格的最后时刻,李嘉诚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了。他从香港打电话给霍建宁,要求霍建宁不但要马上退出竞购,还要创造机会将手上持有的欧洲电讯业务股份统统转让别人。得到消息的国际财经媒体纷纷质疑李嘉诚的决定,声称这将让“和黄”彻底失去成为国际电讯巨头的可能性,美国《纽约时报》更直接感叹——超人失去威力了吗?霍建宁也一度没完全懂得李嘉诚,虽然他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决定。但事实再次证明,低买高卖这块姜,还是李嘉诚的辣。在此交易之后,已经跌了几个月的科网泡沫继续狂破,以高价竞购获得了该牌照的电讯巨头因此股价大跌,主动“认怂”的李嘉诚则全身而退,不但保护了此前的巨大利润,更在最后时刻趁高再狠狠地赚了一笔。
从竞购德国3G执照大撤退的李嘉诚,转身把大量资金投向内地,并在房地产市场抄了大底,而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不但让他的财富地位得到巩固,也让他的社会声誉登峰造极。
上述是李嘉诚成为巨富的案例之一,把无绳电话时代进入数字电话时代的大风口玩弄于中掌中,在3G风口前进入获得门票并且高额变现,在3G和互联网风口即将破灭前,全面兑现,同时借该笔资金大举进驻内地房地产。其对行业未来眼光之毒辣,无人可以预支匹敌!
总而言之:行业起风进驻,刮大风开始退出,风即将消失前全身而退。接着找到下一个风口!这就是买卖点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我看完,感慨万分,我一生抓一个风口即可,奈何人家个个风口都抓住,而且准确推出,这哪里是常人简直是财神在世!
未来中国的风口在哪?我们是不是身处其中?这就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好文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