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吴军老师,你一定不陌生,他是计算机科学家;是畅销书《全球科技通史》《文明之光》《数学之美》的作者;是得到App课程《吴军科技史纲60讲》《吴军谷歌方法论》《硅谷来信》的主理人。
如果我问你,有史以来到现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是什么?你或许会列举出很多,比如罗马帝国诞生、秦始皇统一中国等等。
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这个答案的呢?我先给大家答案,然后再讲方法。
这个答案就是工业革命。有人会说“你说得太绝对了”。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了三个结果:一个是我们收入的巨大递增,一个是我们人均寿命的巨大延长,再一个就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下面,我就给你一个个详细解释。
1. 先说收入,在公元元年的时候,西方的罗马帝国即将诞生,东方的西汉王朝即将改朝换代。罗马帝国当时的人均GDP大概600美元,这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迪逊,根据当时人劳动一天收获的谷物算出来的,也就是折算成支付的薪酬。1800年后增长了大约30%,达到800美元。
这1800年中欧洲经历了很多大事:基督诞生、基督教兴起,奥古斯都大帝、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伊丽莎白一世先后登场,英国的光荣革命,大航海的发现……但是,GDP只增加了这么一点。
那么今天英国GDP是多少?四万多美元,与最初相比涨了几十倍。
中国古代也类似,公元元年人均GDP只有450美元,经历了那么多君主和朝代,到了1950年达到了450美元。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是800美元,但是和今天的GDP增长,那是没法比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涨到9000多美元。
你看,再伟大的君主其实都没啥用。无论政治制度是什么,宗教是什么,人种是什么,这些其实都没关系。
不管哪个文明,一旦进入工业革命,一切就不一样了。
2. 人均寿命也如此,我们看这条曲线,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基本上大家都活到三四十岁,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9岁。如果现在按照这个寿命的话,我现在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那么今天人均寿命是多少呢?大家的预期基本上是80岁,从1949到现在,70年的时间寿命涨了一倍。你知道上一次人均寿命有涨一倍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吗?是在上万年之前,农耕文明开始的时候。
你现在看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了。
接下来我就要讲讲方法论了。我知道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很多老师都要把这个课程的内容总结成方法,让你好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也就是教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这张图是美国奥兰多迪士尼的过山车。当一个过山车运动到顶上的时候,基本上速度是零。
车开下来,会经过好多曲折的轨道。如果我告诉你轨道和车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轨道半径、每一个弯曲的高度,你能不能算出车速?你说可以,一点点算嘛。但是,中间你有可能一个环节算错,那结果可能就错了。
其实,这么复杂的一个轨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来算它的速度。你不用看别的,就看一开始的高度和结束的高度,然后计算势能全部转换成动能是多少,就能准确算出它的速度。
历史也可以这样看,比如想知道甲午战争的影响,你看开始和结束就行了:甲午战争刚结束时,清帝国一败涂地,输给日本,失去好多发展的天赐良机。但是,今天再看中日两国的差距,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
那为什么科技的影响会很大?因为科技是我们能找到的人类各种文明因素中,唯一可以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一个动力。
我给大家看第一条曲线,这是一个指数增长的曲线。今天我们取得的科技成就,比如说高铁一旦出来了以后,你的生活就变了,你回不去的。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要怎么继续发展?一定不会是回到原点,从铁皮火车往前发展,一定是在现有的高铁基础上继续优化。所以,这个进步就是可叠加的。
这种进步的模式,让你第一天获得1,第二天获得2,第三天获得4,第四天获得8,增长速度是很了不起的。
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在北京买房子,这附近的房价是多少?我估计15万一平米吧,你买个像样的房子,100平米1500万。我算便宜一点,打个折,1000万。每年这儿的房价涨3%是件很合理的事是吧?
在北京一个本科毕业生挣多少钱?20万,已经不算少了,就算25万吧。所以如果根据这几个数字来讲,你会得出一个结论——你永远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因为你第一年挣25万的时候,假设你不吃不喝不上税,你父母供养着你,但房价涨了30万。
但事实上,这些房子都卖掉了,之所以1000万的房子每年还增长3%,一定有人买得起房子。因为有的人在进步,今年20万,明年40万,后年80万……他不是线性收入的,而是指数增长。当你线性的时候,你永远买不起房子,当你指数增长的时候,你就买得起。所以这个思维方式很重要。
当你掌握了“进步是可叠加”的想法,而且身体力行这么做的时候,你离在北京拥有一套房子就近了,否则你就离它越来越远。
有的人总问“光唠叨科技有什么用”,你看,唠叨科技跟你在北京买房子就大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那摩尔定律导致了什么呢?是计算机速度的飞速增长,但是消耗的能量却没有增长。
同样的能耗,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增长了多少呢?从1971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款处理器,到2005年摩尔定律提出40周年,集成电路的性能提高了1000万倍。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如果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技术,要想支撑能下棋打败人类的AlphaGo,大概需要十万个三峡量级的大坝发出来的电量。这比我们地球上发出来的电,不知道多多少。
科技是一个可叠加式的进步,你用指数型增长的方式,能在北京买房子。但你用线性增长的方式,慢慢攒钱,大概率是买不了房子的。
刚才讲了工业革命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思想的革命,也就是说让我们以前做事的方式和后来做事的方式不一样。
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一个能工巧匠,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偶然之间一下子“顿悟”了,用今天的词就是“脑洞大开”。脑洞大开了一次,就有了一个发明创造,但是下一次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有了什么改变?我们先来看看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是怎么做事的。
瓦特在我们很多中学读本中被塑造成一个励志的形象: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起大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蒸汽机。
那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水平很好,小时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只不过他运气不太好,等他快上大学的时候,他爸爸破产了,所以他没钱上大学,但是他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他后来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里当技工、修理仪器时,利用工作之便把高等数学、力学、物理学都学过了。
所以,当大学的蒸汽机坏了的时候,他就跟学校讲让他修吧,学校就让他试试。他找到了机器坏的原因,不仅把机器修好了,还找出了这个蒸汽机效率很低的原因。
我们今天讲瓦特发明蒸汽机可能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因为有人说在瓦特之前50年就有人发明了蒸汽机,这件事是对的,但那是纽卡门蒸汽机,它的效率太低,跟我们今天用的没有太多的关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没有错,他发明的是万用蒸汽机。
今天没有人知道纽卡门蒸汽机,为什么从出现了瓦特以前,纽卡门的蒸汽机就没有进步呢?这就像,今天如果你获得了一个成功,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这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的惊喜,但是,当你获得一个系统的成功之后,就不一样了。瓦特就是后者,他知道其中的原理,然后知道怎么改进改进蒸汽机。而纽卡门始终只是个工匠。
后来瓦特辞职去创业了。这和这几年我们说的双创不一样,现在很多同学先辞职再创业,最后失败了,是因为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瓦特是知道该干什么才离开的,后来他在工厂主的帮助下制造出了万用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他自己也变得很富有。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这是一个做事方法或者思维方式的巨大改进,这是工业革命给大家带来的一个贡献。
在此之前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牛顿等科学家提出了一整套力学的理论,瓦特学习到它,就用这些理论,就干成了事情。所以有人说牛顿找到了工业革命的钥匙,而瓦特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