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正成为消费电子的新蓝海,在争相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的队伍里,VR正旗帜鲜明地表露着野心。“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内外产业领先者都将陆续推出消费级新产品,同时伴随大量资本涌入,业内人士认为,2016 年VR行业将迎来爆发元年。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无疑是21世纪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产业变革,其核心是通过极大提升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对“距离”的痛点,极大缩短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距离。
VR相比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它能做到的首先是优化过程体验,使之看起来更“现实”,让用户身临其境,并从视角、情节、交互方式上全方位实现对内容的构建。而最终VR会实现的,是强化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连接与互动,真正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从而极大缩短人与人的距离。
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在布局这一层面,比如美国技术公司Next VR通过与三星Gear VR合作,2016年将给用户带来NBA、美网等赛事的VR直播,使人们完成不去现场就能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此外,这一技术也在不断向VR远程教育、VR远程医疗、VR会议等工作生活场景里渗透,最终将实现VR社交,真正解决人们对于“距离”的痛点。
自从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至今,VR产业的热度水涨船高。VR产业萌芽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时VR设备也曾多次面世,然而因为糟糕的设备体验而迅速结束(如日本任天堂推出的失败主机Virtual Boy)。直到近两年,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巨头海量资金的涌入终于唤醒了沉睡中的VR产业。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各大科技企业都在加紧步伐进军VR,巨头们的消费级VR设备将在2016年上半年密集发布。Oculus Rift CV1(第一代消费者版本)已于1月7日开始全球预售,而索尼PS4搭载的新一代消费级Morpheus预计将于6月问世,三星的新一代Gear产品则已在2015年底上市,虚拟现实技术变得不再虚幻。
一方面,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公司都在纷纷上马消费级VR产品,抢占首批用户入口。而另一方面,无数创业者也在摩拳擦掌,VC/PE正在大举进入这个行业,这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围绕VR硬件设备,技术和内容初创企业也在崛起。从海外看,2015年有Magic Leap这样的公司完成接近1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回到国内,2015年年末,诺亦腾、乐相科技等公司高价B轮融资再次引起产业和资本界的高度关注,国内领先的VR初创企业估值甚至已达到10 亿级别。
根据投资分析公司的估计,今年年初投资于增强现实(AR)领域和虚拟现实(VR)领域的金额是11亿美元:2016年1至2月的11亿美元相比于2015年全年的投资总金额多了7亿美元,有了明显的质的飞越。
华泰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王禹媚预计,伴随面向消费市场的硬件和内容的批量上市,2016年VR将迎来小爆发。全球头戴VR设备到2020年能实现年销量400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加上内容服务和企业级应用,市场容量超过千亿元,长期来看VR市场规模“万亿可期”。
周勇,财富管理专家,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先后担任央视《对话》栏目点评嘉宾、央广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第一财经电视财经评论员。历任阳光卫视副台长、财新视频副总编辑、央视《经济半小时》出镜记者。2003年获得由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担任主任评委的财经奖学金。1997年取得律师资格。2014年创办财经新媒体“周知客”,旗下视频《周知》在优酷总点击率超过1800万,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