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润下滑、信用风险升高的背景下,银行拨备覆盖率已经显著下滑,部分银行逼近150%的监管红线。
据媒体报道,七家上市银行将被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包括五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有些大型银行已经用120%的覆盖率来做2016年预算。
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是实际上银行坏账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坏账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坏账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总体来说,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红线”设定为150%,即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意味着当银行出现1单位不良贷款时,商业银行应该至少从利润中计提1.5单位拨备。
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曾全方面爆发,连续17个季度上升。2016年2月中旬银监会发布最新商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27万亿元,较2014年末的8426亿元新增4318亿元,增幅51.25%。不良贷款率1.67%,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环比三季度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1.18%。
然而银行通过财务操作、代持、买入返售等等方式能够有效隐藏不良,统计数据被低估在业内已形成普遍共识。市场人士估算银行不良实际规模至少2万亿元,且不良暴露呈加速趋势。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的加速暴露,也给银行净利润增速带来非常大的下行压力。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2.43%。
按照2015年末不良贷款1.27万亿元的规模计算,拨备覆盖率下调30个百分点,银行约有4000亿元规模的空间支配,这部分计入资本金用于核销坏账或者增进利润,都可以为银行减小压力。
中银国际金融研究所团队则建议,建立逆周期拨备覆盖率调节机制。拨备覆盖率具有内生性的顺周期波动特征,即在经济下行周期,由于不良贷款的攀升,拨备覆盖率会快速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逆周期的调整机制有助于减少银行利润的波动性,毕竟银行利润波动加大将加剧经济的波动性。
2015年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是1.6万亿元。根据测算,如果将拨备覆盖率降至120%,可腾出利润空间就达到7646亿元。
当然这种降低不会是一步到位地增加净利润,因为即便是按目前150%的拨备率看,也不是所有银行都接近这个红线。很多商业银行的拨备率远高于这一红线,比如南京银行截至去年三季度的拨备率达到377%,招商银行的拨备率也达到了195%。
如果规定拨备率下降到120%,则各银行就有比较大的业绩回旋余地,可以通过逐步降低拨备率来保证净利润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