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率市场化、经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利润增长的死守,还是要打资产质量的攻坚战,2015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异常艰辛。
进入年报披露阶段,正如市场所预期,多数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速在2015年进一步下滑,并且跌进了个位数。
日前发布年报的中信银行其2015年净利润411.58亿元,同比增长1.15%;招商银行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实现净利润576.51亿元,同比增长3.11%;交通银行实现净利润665.28亿元,同比增长1.03%。
最先发布年报的平安银行业绩相对较好,实现净利润218.65亿元,同比增长10.42%;南京银行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0.03亿元,同比增长24.86%,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很显然,上市银行业绩超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依旧保持迅猛态势,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2015年以来不断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已受益于转型,正在逐步摆脱吃利差的盈利模式。
以H股上市的重庆银行为例,其2015年实现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12.1%,而单看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中间业务,年内收入就高达15.1亿元,同比增长66.4%,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0.2%,超过净利润增速5倍。
此外,平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再创新高。2015年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00.64亿元,同比增长47.65%,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27.74%提升至31.2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4.4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2.18%。
根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未来银行四类业务将最受银行家群体重视,,分别是中间业务、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同业业务。中间业务成为银行家最看重的业务,自然与其高速增长密不可分。
2015年10月,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人民银行仍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银行一直以来依靠吃存贷息差、“躺着赚钱”的日子也宣告结束,而坏账率的攀升,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冲击,倒逼金融界的老大哥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预测,未来银行的存、贷利差将持续收窄。
借鉴美国经验,不难发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非息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在利率管制时期,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长期低于20%。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加深,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渐上升,从1979年的18.25%上升至2000年的43.11%,而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81.75%下降至2000年的56.89%。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深入,非息收入的贡献也将逐步提升。
近几年来,上市银行非息业务发展较快,收入贡献度平均每年提升1.5个百分点左右,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达到26%。2016年,伴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以及信用消费观念的改变,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信用卡等业务有望推动非息收入的贡献度达到27.5%的水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此前预计,2016年商业银行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净息差将进一步收窄,预计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1%左右,其中五大银行净利润将出现零增长。
周勇,财富管理专家,资深财经媒体人,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先后担任央视《对话》栏目点评嘉宾、央广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第一财经电视财经评论员。历任阳光卫视副台长、财新视频副总编辑、央视《经济半小时》出镜记者。2003年获得由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担任主任评委的财经奖学金。1997年取得律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