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中国PMI成为全球经济“晴雨表”

由于各国均有PMI数据,国际可比性很好,笔者在分析了PMI数据的“国际链”后认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趋势,各国经济数据呈现明显的链条关系。在经济周期尤其是库存周期里,各国拐点固守着自身的位置,我国PMI不仅是中国经济,也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

扮演不同分工角色

研究PMI历史数据可以看到,PMI的长期趋势波动充分反映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的库存周期,并且比其他经济指标更为领先。而将全球主要国家的PMI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非常明显。

从2002年开始到2019年,世界上六大主要经济体(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PMI波动趋势几乎完全一致,全球经济的变化是同升同落的,没有例外。从中国PMI诞生的2005年到现在,全球经济经历了三个库存周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究其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活动日益频繁,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关联性与互动性不断增强。国情不同,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在国与国之间分布得极不平均,是国际分工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资本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倾向于更少开发本国资源或将本国资源形成高附加值产品后用于出口,而资本缺乏、只能以劳动力取胜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用劳动力换取利润,同时开发本国资源却只能出口初级产品。这样一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联系得更为紧密,不可分割。科技、物流的发展使得国际供应链更为成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影响和制约日益加大,国际合作已经变得不太可能逆转。

剖析PMI数据“国际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周期里,各国表现最为一致,但其他几个周期里各国表现好像并不完全一致。出现这种差异,并非是因为哪个国家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而是因为他们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承担了不同的生产任务,从而在经济周期中拐点位置依次排列。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这六大经济体的拐点前后相差时间最短,约为4个月,从中国开始到日本结束,依次到来。分析2005年以来的主要国家PMI,可以找出其各个库存周期的拐点(见表格)。

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个完整的库存周期,六个拐点,其中包括三个高点、三个低点,除了2012年低点外,在每一次全球经济拐点来临的时候,不管是高点还是低点,都是中国PMI首先产生变化。笔者认为,全球分工已经变得非常明显。

制造业需求在经济数据链条中领先于消费需求,原材料价格数据的变化领先于通胀。在制造业内部,笔者将行业划分为原材料制造、设备类制造、中间品和消费品制造几个大类,在行业链条上,这几大类行业始终是依次传导的关系,前两者被称为周期行业,其变化领先于其他制造业

国际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劳动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前述国际供应链的发展而跨越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继续。行业链之间的关系源于上下游传导,数据链之间的关系源于指标实现的先后传导,“国际链”则是国际分工导致经济拐点形成分为先后,也跟各国的消费贡献率非常匹配。

分析世界各国在经济链条中的位置,也可以从上述角度观测。首先,发达国家的消费率高,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均在80%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下游位置。其次,从制造业构成看,中国制造业采购对全球需求举足轻重,也是因为中国制造业中原材料行业产值占比超过60%,而发达国家制造业更多集中于设备制造,并且其设备制造的低增值环节也转移向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PMI数据“国际链”清晰地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变化已经是全球需求的“晴雨表”。

“国际链”位置将发生变化

远观未来,产业链转移仍在继续。随着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中国资本的拥有量不断提高,中国也可能成为资本输出国而不再是劳动力资源输出国。

短期内,以东南亚为例,其劳动力成本虽然较低,但劳动力数量级别与质量远远达不到中国的储备量,短期内替代中国制造是没有可能的。首先,产业大量转移的结果是迅速推高替代者的成本,如越南人工的成本去年以来迅速攀高,技术工人缺口迅速上升,房价地价也迅速上升,长此以往必将推高成本。其次,中国上亿技术工人的储备,是东南亚劳动力的总和,全部替代是不现实的。第三,制造业工艺决定了向外转移的更多是组装环节。长期看,即便发生产业外移,其速度也将逐步放缓以至于停止。

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和消费供给的扩容,经济结构发生优化,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贡献不同,那么在“国际链”中的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不过这个过程会很长,至少要以10年计。

2019-09-02 来源:中证报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