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券商资管规模缩水2.75万亿:多券商业务结构改善

  证券时报记者 张婷婷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提升,券商资管行业整体“去通道化”,资产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日前,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了2019年二季度券商资管统计数据及业务排名情况。截至6月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2.53万亿元,同比缩水2.75万亿元。 

  虽然管理规模整体缩水,但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则有半数在增加,且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管理规模的比例大多较2018年有所提升,表明资管业务结构在改善。有分析人士表示,券商资管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权益投资的占比,并借助自身业务种类多元优势打造功能更完善的资管平台。 

  多数券商 

  月均管理规模缩水 

  从月均管理规模来看,中信、华泰、国君二季度数据位列前三,依据“二季度各月末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规模的算术平均值”,它们的月均规模分别为11580.8亿、8393.52亿、7500.73亿元。 

  二季度券商资管月均规模前二十名中,有15家券商资管月均规模环比减少。其中,中信证券月均管理规模减少1360亿元,缩水10%,减少额度最大;德邦证券第一创业、江海证券、广发资管等月均资管规模较一季度均缩水一成左右。 

  有4家券商资管月均规模环比增加,分别为中银国际、国君资管、中信建投和海通资管。其中,中银国际证券较一季度月均规模增加487亿元,增幅9.5%;另外,开源证券二季度跻身二十强,月均管理规模为1635.08亿元。 

  半数券商主动管理 

  规模在提升 

  二季度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前二十名中,中信、国君、华泰依然排名前三,不过,国泰君安超越华泰成为第二。这3家公司分别为4070.46亿元、3608.33亿元以及2456.8亿元。 

  有10家券商规模较一季度增加,其中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增加规模最为明显,前者增加522亿元,后者增265亿元。另有10家主动管理规模在减少,其中,中信证券月均主动管理规模较一季度减少1060亿元,降幅超20%,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德邦证券申万宏源的主动管理规模减少均超100亿元。 

  主动管理规模是考核券商资管转型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单家券商来言,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管理规模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券商资管转型情况。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有可比规模数值的13家券商中,有11家券商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都较2018年有所提升,华融证券广发证券的主动管理规模占资产管理规模比例均超过65%。中信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二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较2018年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另有6家券商主动管理规模排名行业前二十,但是管理规模并不在前二十之列,这些券商的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可以算出最小值。比如今年二季度,中泰证券主动管理规模为970.28亿元,排名十一,但是管理规模排名不在二十名以内,即少于1574.17亿元,所以,中泰证券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大于61.64%。 

  应增加权益投资能力 

  实现差异化发展 

  此时距离资管新规落地将满一年,券商资管业务持续去通道化。近期券商资管行业的热门事件是首批3家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陆续落地,7000亿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步伐加快。 

  券商人士猜测,首批3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的批文等了11个月,后续批文效率会提升。对于各家券商来说,首批公募化改造产品的落地,都有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将有力推动券商资管转型。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资管新规统一监管下,证券公司在资管业务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一方面,权益投资能力是证券公司区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目前证券资管产品的权益资产配置占比仍然较低;另一方面,与公募、私募等资管机构相比,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更加多元,借助发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销售交易业务与资管业务之间的协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而大多数证券公司仍未能打造功能较为完善的资管平台。另外,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需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的不同,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2019-9-23来源:证券时报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