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我们频繁看到险资举牌的身影。然而,除了部分举牌行动之外,其实险资已经对A股市场中不少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投资需求。
从安邦到宝能系,而后到恒大,这一系列险资举牌行为,确实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在险资频繁凶猛出击的背后,究竟意欲何为,这往往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险资投向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已经达到13.5%。与此同时,对于险资运用规模来看,在最近几年时间内,更是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局面,而时下险资运用规模更是达到12.56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上,险资在具体投资方向上也有所松绑,且为其后续的权益资产投资加码创造了一定的政策条件。
其中,在14年1月7日,保监会发布通知称,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同年1月8日,即启动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的政策,并允许符合条件的部分持有历史存量保单的保险公司进行申请试点。紧随其后的,则是在14年2月的通知新规中,拟对权益类资产等的投资比例进行了调整,而备受关注的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则从原来合计不超过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提升至不超过30%,投资上限上移了5%。
一方面是政策的驱动,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的刺激,加之险资自身的投资需求,也引发了近期险资频繁入股,甚至是频繁举牌的动作。然而,纵观这一系列险资入股举牌的动作,万科股权之争无疑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时至今日,虽然宝能系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5.4%,但万科的股权之争,已经从万科与宝能系之争,逐渐演变成万科、恒大、宝能系、安邦、华润等实力资金机构的大比拼。与此同时,就在近日,作为影响力不低的恒大,也于今年7月25日至8月8日期间耗资99.68亿元买入5.52亿股的万科A,占比万科总股本达到了5%。由此一来,其入股举牌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而背后的真实意图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热议。
事实上,对于恒大的举动,其实并不局限于万科A。然而,在其入股万科之前,早已在A股市场入股布局多家上市公司,而举牌的股票数目也已经达到了4家之多,且基本以上市房企为主导。
然而,无论是安邦宝能,还是恒大等实力机构,其背后往往离不开一个险资的身份。显然,面对近一段时期险资的频繁凶猛出击,也并不是一时的冲动。
实际上,对于险资频繁入股以及举牌的行动,既有其保费收入持续高增长的因素,又有长期利率持续下行而引发的投资吸引力下滑的压力影响等。不过,对于不少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型的保险公司而言,在他们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吸引力以及其负债压力等问题,而面对其发展上的瓶颈,部分险资不惜冒着高杠杆风险的压力,而采取一些激进型的投资措施来达到其规模扩张以及投资上的需求。退一步来说,一旦这类资金能够获得成功,则带给其的积极影响,也将会具有决定性的。
除此以外,经历之前股市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表现之后,股市基本回归至相对合理的投资区域,而部分质地优良的蓝筹股,其股价长期处于“地板价格”的位置之上,往往也容易得到这类险资资金的青睐。但是,对于一些谋求转型,甚至是达到曲线借壳目标的机构而言,它们或许更看中一些股权结构相对分散、质地相对优良的蓝筹股票,而其入股,乃至举牌,也往往并不局限于简单的财务战略投资了。
近一段时期,险资举牌概念股票再度崛起,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跟风参与。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当险资入股举牌的消息传出之后,却很容易激活起短期相关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甚至在短期内透支掉其未来的盈利预期。由此一来,险资入股举牌引发的系列价格波动现象,也值得我们去深思。退一步来思考,假如险资入股的股票,尤其是那些持股不足5%的险资,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收益率,这会否改变其原有的长期财务投资思路,而原本的价值投资行为,却逐渐演变为阶段性价格投机的行为呢?然而,当股价得以爆炒之后,最终高位接盘的人,又可能是那些谋求一夜暴富的中小散户了。
由此可见,面对近期险资频繁入股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我们既要看到其激活市场做多热情,赚钱效应的积极性影响,但仍需警惕其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尤其是那些采取高杠杆资金进行投资的行为,若风控把控不好,且潜在杠杆率过高,则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加剧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现象。或许,对于部分险资激进型的投资行为,仍需要合理正确地进行引导,逐渐让其起到价值投资的积极引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