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站在转折点,酝酿着一场全面转型。然而,我国许多投资者理财观不成熟、广大中产客群缺乏财富规划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粗放等现象,给财富管理市场带来众多客观挑战。在机构端,今年新冠疫情将传统财富管理线下服务的隔断,让财富管理机构对线上化、智能化财富管理转型再也不能回避。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如何演变,面对客户、人力以及环境的多重挑战,突围之路在哪里?
近日,BCG联合陆金所发布的《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2019-2020》(以下称《报告》)指出,智能化是我国财富管理规范发展的突围之道。报告预测智能化技术将帮助财富管理市场实现25-5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助力各类机构实现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润改善。
智能化正在激活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同时也意味着行业格局的变化。陆金所控股CEO计葵生表示,“金融科技目前的市场规模仅开发了5%~6%,市场潜力巨大”。他认为,未来不同类型的机构之间在智能化领域尽快打破竞争壁垒、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将是趋势以及共赢之道。
01
迎击行业痛点,财富管理急需转型
巨大潜力的财富管理市场,仍然面临多个挑战。《报告》指出,资管新规下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开启全面转型,却面临投资者理财观不成熟、广大中产客群缺乏财富规划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粗放等客观挑战。智能化将是我国财富管理规范发展的突围之道,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针对性地解决中国市场所存在的上述痛点。
金融家了解到,目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线下渠道优势在移动互联时代逐渐减弱,资管新规让“影子银行”驱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难以为继。以AI 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与工具则能弥补财富管理机构在面对市场转型所需的专业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例如,搭建个性化的内容生态加速投资者教育、借力智能投顾提供普惠化财富规划服务以解决“中产焦虑”、加强智能风控体系实现更加稳健的全面风险管理等。当前,用AI与专家辅助用户做资产配置、财富诊断的功能已经在多家银行或财富管理平台上出现。
智能化服务还将传统财富管理机构从过于依赖线下模式的困境中解脱。
在具有“数字化基因”的千禧一代及“数字原住民”正大批涌入财富管理市场背景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或许有机会跳过以人工投顾服务为主的阶段,直接从缺乏人工投顾服务跨越到智能化引领的普惠财富管理时代。
02
智能化≠替代人工
核心在提供定制差异化服务
在金融家看来,智能化财富管理将根本性的颠覆过去财富管理以人的经验与线下网点为核心的业务模式。
以率先闯入智能理财领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陆金所为例,作为平安旗下金融科技“独角兽”,其围绕客户需求,历经至少四次技术升级迭代。目前已形成以动态化的KYC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KYP为基础的财富管理新模式,实现以客群下沉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特色的财富管理新价值。
智能化时代的客户服务不仅需要极高的质量,更需要把握精准的交互方式和时间窗口。《报告》显示,借助大数据、AI等智能化手段,陆金所的智慧KYC能对客户准确、全面和动态的把控,实现数据驱动的千时千面客户经营与服务。
金融家还发现,以AI为技术基础的智慧KYP,还能够更好地从信息的穿透性、多样性和时效性三个维度加深对特定行业和特定底层资产的洞察,从而对产品准入进行更精准和动态的指导。在更好匹配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能提前进行风险预警。
由此可见,智能化时代的财富管理服务,并不是简单地利用智能投顾等方式将人工投顾完全替代,而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基于客户真实的财富水平、风险偏好以及所处生命周期,定制化、差异化、动态迭代地提供具体目标的财富管理服务。
03
开放合作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是推动中国理财管理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然而,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擅长技术研发,金融科技企业难以触及开展金融业务的相关牌照,缺乏金融专业的互联网巨头更是空有流量干着急。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富管理的智能化变革曾一度陷入僵局。
《报告》显示,在经历多轮关系发展阶段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自身优势和短板,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良性竞合生态。正在尝试最大化自有禀赋,在智能化财富管理的进程中找准自身的生态占位。
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谭彦称,通过合作,不同机构将能获得更多的客户(普惠下沉)、满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潜),从而实现共赢。
三方各取所长、互惠共赢的局面将会是:传统金融机构能突破自身体制机制,加速智能化应用的落地;金融科技公司能从直接触客走到了B端赋能,实现与更多场景的有机结合;平台型机构能将自身打造成整个生态圈的底层核心,提供基础设施和平台型服务。
《报告》强调,智能化手段是实现普惠财富管理的唯一方式。并测算,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实现25-50%的增长,并助力各类机构实现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润改善。
来源: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