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疏狂留不住 花暗柳浓何处
针对中国目前的火爆楼市和高企的个人房贷数据,《上海证券报》日前刊文称、楼市“高烧”背后,房地产信托再升温暗藏风险。央行旗下的媒体(中国)《金融时报》日前也呼吁:地方政府应担负起楼市调控职责,其当前调控重点是控制楼市价格的泡沫化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则认为、虽然楼市限购限贷政策频出、但仍然治标不治本;其并认为、当前由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资源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及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野村也认为、除非中国紧缩信贷并且大量增加土地供应,否则难以看到房价拐点。德国商业银行则称,由于通胀依旧低迷而且经济增长趋势向下,整体货币政策应当继续保持宽松,但对资产泡沫的担忧将会限制政策放松的空间,正在快速上涨的房价使决策者面临两难局面。
《经济参考报》日前称、为了更好地推进国企公司制改革,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国资委进行研究,将按照不因改制而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来完善改制涉及的资产评估方法、评估增值免税、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等方面的政策,相关政策有望年内出台。外媒日前也称中国财政部将公布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万亿。而中澳两国主权财富基金日前还宣布收购澳洲最繁忙港口——墨尔本港,是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呢?只是,加拿大目前已对华工业用钢构件、启动了“双反”调查,对中加两国的贸易而言、这不能不说的确是件“憾事”。
然而,德银最新的报告却指出,中国私人部门的信贷周期远远领先于国有部门,坏帐已见顶,资产质量将不断回升。而以山西省为代表的国有部门的信贷周期则则刚刚起步,政府干预是其主要推动力。因为银行不能直接确认不良贷款,资产收益率缩水的长期影响将大于坏账损失!里昂证券也认为、中国不良贷款损失可能达到GDP的3.7%,政府官员仍然低估了影子银行和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规模;其并认为、到2020年,中国的债务负担将赶上日本,总债务与GDP之比将超过300%。
澳新银行日前表示、中国资金转以人民币形式外流中国,中国企业倾向在境外购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过去几个月银行结售汇的持续逆差,在08月突然收窄、但外汇储备规模却基本持稳的原因。而坊间则因此认为、当内地资金资金正更多以人民币形式外流中国、而非以美元作为跨境支付货币,并已开始形成一种新常态,这或许对人民币 在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华尔街日报》日前援引著名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的观点认为、如果按照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提议的那样向中国、墨西哥等国的产品征收严厉关税,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并可能导致美国流失500万个工作岗位。而当日本央行及美联储将在未来两天之内公布九月议息会议的结果,坊间的各种揣摩分歧也甚嚣尘上:对于一旦美国加息之后、会否拖累全球化的宽松局面“戛然而止”?德交所旗下的国际市场新闻社(MNI)日前援引一为不愿具名的欧元体系高级官员的信息称,为了让之前的政策充分发挥效力,至少在今年年底前,欧洲央行都可能按兵不动。其并认为、目前欧央行的政策或已足够,因此也不太可能在明年03月突然结束QE;但欧央行对于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的兴趣也不大。
外媒盛传、菲律宾可能仍以违反环保规定为由,进一步关停至少10座矿场。此举或将威胁该国半数镍矿。菲律宾第二大镍生产商日前警告称,更多矿场的被关停、将导致对中国等供货中断。由于市场担心菲律宾关闭更多矿场、使得隔夜镍价出现大幅反弹并保持相对强势至今日的亚太及欧洲时段前期。此外,官方数据显示,尽管全球原油供应过剩,但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7月份原油出口增长,同时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客观上阻滞了油价的继续反弹脚步并使之在144天均线之下徘徊。
有外媒称、证金公司托管市值降至六个月低点,这引发了坊间对于“国家队”曾经的“救市资金”正开始渐次脱出市场的担忧。不过,《中国基金报》援引来自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称、,中国08月公募基金规模再增近2500亿元,而达到了总规模8.527万亿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债券基金和混合基金受到市场热捧获得大额申购。这是否足以给市场以信心呢?设若周四凌晨美联储一旦加息,是否会引发债市的大跌并拖累这些混合型基金呢?
虽然A股的反弹补缺过程尚未结束,但在全球最重要的基本面事件尚未明晰之前,估计A股的主力操刀手、也不会贸然行动。而分时指标则预示着、短线回拉整固、在未来4--6小时内尚不至于终结。因此,明日(09月21日周三)尾盘之际、对短线滑板者而言、或有存在着一次很好的低吸区间,届时一来日央行的观点已经明确、基本面一只靴子“落地”;二来上证3000+-20点的整数区间尚不会马上被击穿,再度下探此间、也是可以“折腾”的所在。只是,当本周四(北京时间凌晨)、美联储的那只“靴子”落地。无论当时消息的好坏,此间的主力或会率先发起继续补缺的“攻击”,届时或会量价齐声、表面态势也可能甚为“壮观”,诚若是,则正是明日低吸滑板者的最佳兑现盈利点了。
“长恨朱门薄暮,绣鞍骢马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