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掌财经PC首页顶部banner
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证券法用系统性思维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凝聚改革共识,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是《证券法》的时代使命,也是我国证券市场法治化、成熟化的必经之路。以系统性思维审视《证券法》,方能彰显《证券法》对投资者保护的匠心独具与制度自信。

  一、立法形式与实质保护并重

  《证券法》设立“投资者保护”专章,诸条文皆蕴含中小股东保护的旨意。专章的立法表现形态与法的内在精神相契合,构成中小股东法益保护的周延逻辑。

  《证券法》的第六章从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的多维角度保护投资者权益,对“投资者保护”设立专门的章节,乃立法例上的创举。美国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旨在为陷入财务困境证券公司的投资者提供帮助,与一般理解的投资者全方位利益保护法并不沾边。以专章形式展现的投资者保护,闪耀立法智慧的理性光芒。

  《证券法》开宗明义地将“投资者保护”作为立法宗旨,并将该理念贯穿始终。《证券法》第二、三、四章分别对证券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收购等行为详加规制,全面遏制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五章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第七至十一章厘清证券交易场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中介机构、证券业协会在证券交易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凝聚市场各方主体尊重中小股东权益的共识。第十二章严格监管执法和加强风险防控,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风险。第十三章显著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达到事前震慑与事后追惩相结合的效果。

  二、实体规则与程序保障并举

  《证券法》全面嵌入中小股东保护的实体机制,又在程序上提供多元维权程序供投资者选择。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遥相呼应,打通中小投资者实体权益与程序保障的“任督二脉”。

  《证券法》的具体条文为上市公司等主体加上“紧箍咒”,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如“证券发行”一章禁止发行人、承销机构虚假陈述,“证券交易”一章禁止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这些规范对损害投资者权益的加害人形成巨大震慑,防范中小投资者陷入违法违规行为的污浊环境。

  我国鲜有将实体规则与诉讼程序规则置于同一部法律的操作。《证券法》增加集体诉讼与先行赔付制度,是便利投资者获得经济赔偿、丰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拓宽投资者维权路径的创举。《证券法》在代表人诉讼等程序性机制外,更进一步,将集体诉讼纳入其中。比如,在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中,众多投资者单打独斗,维权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集体诉讼制度的设立,投资者无须耗时费力地独自应对,借助投资者保护机构的力量便一举实现赔偿诉求。先行赔付机制填补了诉讼外纠纷解决程序的空白。当发行人因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时,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相关证券公司可委托投资者保护机构与受损投资者达成协议先行赔付,中小股东的损失由此得以快速填补。先行赔付制度已在万福生科、海联讯、欣泰电气三起案件中得到积极应用并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正面赋权与义务强化并行

  《证券法》积极地为中小股东创设更多权利,同时从反面发力强化其他主体的义务。赋权与规制双管齐下,促进与强制统筹兼顾。

  《证券法》强调以往实践中投资者易被忽视的权利,矫正投资者的弱势地位。比如,通过赋予征集投票权,允许征集人代表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提案、表决等,使得他们拥有话语权利,表达利益诉求,在与大股东的利益博弈中不落下风。再如,强调上市公司应当依章程为中小股东分配现金股利,促使中小股东有机会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还原股东投资公司的本来目的。

  《证券法》还加强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等主体的义务,防范其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反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例如,《证券法》增加“信息披露”专章,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围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将证券交易置于阳光之下,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搜寻成本,防范市场欺诈。

  四、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保护

  在外界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开放系统才有机会从系统引入负熵,保持自身稳定。《证券法》中个人行权、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管交相辉映,共铸中小股东权利维护的长城。

  《证券法》明确“吹哨人制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举报,鼓励中小投资者积极举报违法违规现象。《证券法》浓墨重彩地规定了投资者保护机构,将其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卫道士”,为中小股东提供援助与服务。证券交易所在被赋权审核公开发行证券申请的同时也增加了敦促发行人信息披露等义务,确认了交易所一线监管的职责。证监会的监管职责、监管手段得以强化,比如新增扣押权、限制出境权等,能够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系统化思维是新时代市场经济立法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中小股东保护的证券法律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论指导。多维角度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利、增强投资者信心,将为我国资本市场添注发展新动力,开创深化改革新局面。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

2020-04-30  来源:证券日报

想学习更多财经知识,请关注点掌财经直播、微信公众号或点掌财经APP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