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的私人银行”、“机器人理财”……继P2P之后,金融与科技又结合出了一个新名词“智能投顾”。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发行了智能投顾产品,在这些平台看来,智能投顾将成为互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但事实是否有想象美好?在分析人士看来,国内的智能投顾现在还处在概念阶段,更多是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资产配置,谈不上智能投顾。除此之外,合规性问题以及亟须转型的利差盈利模式也是摆在这些平台面前的两大挑战。
扎堆背后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近期国外的智能投顾风开始吹向中国,引发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跟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十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有智能投顾工具,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智能投顾”,也叫机器人投顾、智能理财,主要通过电脑代替人工投资理财。优点是成本低、无情绪性严格执行策略和海量信息中快速决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繁多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其实很多用户是无从选择的。金融科技的出现,正在改善这一现象。比如在美国兴起,并已经引入中国的机器人理财,就是通过科技创新,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改善金融体验的一种实践。目前看来,这种实践代表着未来金融的一个发展方向。
国内的智能投顾市场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真实境况呢?北京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日前推出的智能理财主打“固定+浮动”双收益模式,产品投资期限分为1天、7天、2个月、6个月四档,用户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投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一部分投资于收益相对较高的高风险类产品,如股票期权等。
北京商报记者在该平台的App上自主选择投资组合,投资混合定制1天期年化收益率为2%-24.5%的产品,其中固定收益产品占比为99.39%,标的为货币基金,而浮动收益部分仅占比0.61%,配置资产包括一个看跌期权,2个看涨期权。而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尝试多个理财组合后发现,无论风险偏好大小,客户可选择的理财组合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均占到90%左右。
另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标榜自己为一站式大众(理财)资产配置平台,据其官网显示,该平台的定期资产组合有1月、3月、6月、1年4个期限,年化收益率在7.5%-9.5%。由P2P的小微信贷、消费信贷、货币基金等8种资产构成,而事实上是把17个平台的不同资产进行了一个打包组合。
一家主打“智能算法定制组合”理念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通过测试投资者的婚姻状况、社会角色、收入支出情况、可接受的投资损益程度以及理财目的、理财目标等,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分类,之后决定资产的配置比例。但该平台的资产主要有偏股型基金、货币基金以及纯债基金,较为单一。
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表示,智能投顾现在还处在概念阶段,更多是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资产配置,谈不上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一定要实现对细分产品的量化,美国的智能投顾市场是有一个庞大的ETF市场,目前中国ETF市场份额很小,可选标的非常少,所以说目前中国并没有智能投顾发展的土壤,更多是一种概念上的炒作。
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表示,目前很多智能投顾平台的资产多数是非标资产,未来需要转变为标准资产,这也是这些平台的一个挑战。因为未来3-5年,非标资产可能都消失了,都变成标准化的产品了。
合规性问题待解
不同于单纯的网贷平台,也与一站式金融超市平台不同,做智能投顾的平台主要是把资产做个组合,打包成一个产品,提供给一些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投资者。这个资产包涉及面较广,包括各类基金、P2P资产、期货、期权等。
由于国内属于分业监管模式,不同的资产对应的又是不同的监管层,又加上是纯线上的平台,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对于这个行业的监管难度确实较大。
吴雅楠表示,从国际上看,目前金融监管体系十分完善的美国也没有对智能投顾平台建立一个监管体系。通过线上的方式如何进行代客理财,风险怎么鉴别,出现问题谁来承担责任,都没有定论。从国内来看,目前监管层也没有对处于一站式以及类资管的平台发布相应的监管细则,平台也在和监管层进行沟通,希望能给备注的文件。
零壹研究总监李耀东直言,目前业务的合规性缺乏监管指引和参照条例,面临着一定的监管不确定性。资产端的混业经营导致其合规问题涉及不同的监管机构,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由于缺乏监管,智能投顾平台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资金池问题、公众化风险问题以及风险溢出问题。
吴雅楠表示,对于做智能投顾的平台而言,有两个监管底线不能碰,一个是资产池,一个是自融。平台必须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由于投资者的资金是分散到不同的资产中,因此要做到资金和资产一一对应,将投资者购买的具体资产以及所占的比例及时披露,这样能保证平台不涉及自融,投资人也知道资金的流向。
利差盈利模式需转型
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资产管理费,目前来看,多数智能投顾平台主要通过利差转为服务费的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也亟须转型。
一位智能投顾平台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们目前主要是通过将资产端和投资端的利差转变为服务费的模式。“资产包的利率与投资人的利率有一个利差,平台会转变为服务费,这个也是我们目前的收入模式。”该负责人说道。
但这种薄利模式对于智能投顾平台而言,可能难以持续。“智能投顾平台其实具有较高的门槛。首先,要组建一支兼具金融和IT背景的团队;其次,要有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具有筛选、判断、重新组合资产的能力以及大数据处理能力。平台要想在这个市场中立足,引入人才方面、研发方面以及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并不会少。”一位行业分析师分析道。
“未来我们将可能采取超额收益分成的方式。”上位智能投顾平台负责人表示。
李耀东认为,目前国外的智能投顾平台,收入主要来源于资产管理费,在国内收取管理费的路子能不能走通,还需要摸索。如果采用收交易佣金的方式,确实可能带来道德风险,这方面需要平台的资产透明、费用透明,能让投资人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麦肯锡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务负责人方溪源表示,对于平台而言,需要提前设计好盈利模式和路径,切忌无的放矢。
绝大多数互联网理财平台怕向客户收费,认为互联网逻辑就是先让利获客,再相机而动。但是在理财领域,尤其针对有一定投资经验和财富基础的富裕人群,这样的思维恐怕是行不通的。这里的关键词是“物有所值”。如果平台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投资建议,为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和优越的投资回报与风险组合,那么自然有能力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交易与产品销售佣金。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双霞/文 张彬/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