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掌财经PC首页顶部banner
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了解区块链技术,避免虚假陷阱

了解区块链技术,避免虚假陷阱

——点掌投教专访数字货币交易所创始人汪斌伟

      区块链,如今已经是个耳熟能详的事物,但随着近几年区块链产业发展迅速,区块链这个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一些骗子也打起了区块链的主意,借着暴富的名义开始了他们的区块链骗局。其实,更多的投资者对此是否只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实呢?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它的起源又是什么?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点掌投教特邀前数字货币交易所联合创始人——汪斌伟,一起来探索区块链的前世今生,帮助投资者了解更多有关区块链的知识,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了解区块链技术,避免虚假陷阱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正确关系

      有不少投资者都会认为,数字货币是在区块链的技术下才诞生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早在2009年,数字货币就已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而最早是没有区块链的,当时投资者只知道有一种新型的货币称之为“数字货币”。

      直到2015年,区块链这个概念才开始萌芽,当时一个叫Mechanic的开发人员建了一个平台,把数字货币放上去,或者说变成了一个可编程的操作平台,这样才真正出了区块链的技术。

      所以从关系上来讲,是先有了数字货币,才萌生了区块链概念,而不是因为有了区块链,才衍生出的数字货币

      区块链,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

      区块链发展至今,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字货币的阶段,自从数字货币诞生以来,期间出现过很多复制品,当时称之为“山寨币”。后来第二阶段是区块链概念的出现,有些投资者开始做区块链的相关概念,而区块链的相关概念就引入了通证经济,就是把未来的权益以及当前的权益合同都进行数字化,这就是“通证经济”。第三个阶段就是单纯的区块链阶段,是把区块链的整个技术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去。

      简单来讲,区块链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步式账本,背后只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通证,一个是密码学。通证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股票,区块链背后对应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股票,投资者把区块链当成单个股票看就行了;密码学就是通证对应的股票背后有了技术的支撑,这个技术就是密码学。

      区块链技术的背后是支撑整个经济模型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又是一个大生态,任何行业都有区块链的存在,区块链就和互联网是一个概念。

      区块链背后的投资价值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必然是区块链给市场带来的投资价值了。正如上文所说,区块链产生的就是通证经济,通证对应的是每家公司背后的数字权益。而普通投资者就是可以通过权证的形式,进行购买项目方案或者公司方案的产品,另外可以通过持有通证的方式,和公司一起成长,这就类似股票的分红。

      在我国,可能听到很多媒体报道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区块链,只是炒作概念而已。事实上,区块链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市场了。举个例子,在全球的区块链专利技术上,我国的阿里巴巴、中国人民银行,他们的专利数量都是全球排行前五的,2017年,阿里巴巴共创造了47件区块链相关的专利技术,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

      现如今我国央行也在大力发展数字货币,对于社会的进步也有着推动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每年都在走高,而数字货币的出现可以解决通胀的问题,因为数字货币有个总数的限定,而且区块链的技术又有可追溯的功能,任何数据都是无法倍篡改的,这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管理层对于资金流向的监管问题,如信贷资金用途等等,同时,有些行业存在的一些漏洞,也可以用区块链来解决。总之,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良币终究会驱逐劣币,未来我国一定会诞生出符合人类发展的新型数字货币

      “知道越多,风险越小。”点掌投教也将聘请更多专业的财经大咖为广大投资普及金融投资中的各种专业知识和风险防范方法,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点掌投教。

嘉宾介绍

汪斌伟

历任数字货币交易所联合创始人,比特币披萨项目成员,在区块链领域一级二级市场拥有多年投资经验。

点击此处查看完整视频

阿牛直播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