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 在29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论坛上,来自量化私募、科技公司的专业人士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投资”的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入影响和重塑资管行业,在量化投资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理解的加深,也将进一步推动量化投资发展。
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CEO蔡枚杰表示,人工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人工智能是补充。在认知和方法维度上,构建量化策略需要广度和深度的结合。每家量化私募机构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看业绩,检验的标准一是阿尔法的可持续性,二是阿尔法的容量。
幻方量化董事总经理蔡力宇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同质化的,内部存在很大差异。有人认为人工智能产品差不多,本质上还是对人工智能了解还不深入。资管公司并不是追求差异化的策略,追求的是差异化的收益。更高的收益来源是策略,其中根本就是数据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创造收益。各家公司为了追求收益,必然会搭建更加丰富的模型和深层次的网络。相信在今后的市场中,私募量化机构走向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上海卡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何剑勇说,一个策略或模型是否有效,需要三条腿支撑:第一数据回测是有效的,第二逻辑上要自洽,第三是样本外也要有效。
做量化策略面临一个问题:数据特别多,一天上亿条。海量数据中,有大量噪音。在策略模型计算中,如何消除噪音是量化机构面临的一大问题。
量桥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威任认为,每家私募机构对人工智能使用的方式不太一样。量桥投资是偏好高频交易的公司,所以在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层面,是找寻新的、不一样的数据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数据的清洗是非常关键和核心的问题。
北京资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马双杰表示,作为FOF机构,会考虑私募策略的相关性问题,目前偏向高频,同时也通过衍生品设计方式解决资管新规后理财资金进入私募的难题。
中泰证券科技研发部总经理何波说,从中泰证券XTP平台上的大量优秀量化私募实践来看,越来越多机构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在投资上的应用,并有不少在实盘中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也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团队转行做投资。但是单纯从人工智能入手挖掘投资逻辑,鲜有成功的。人工智能作为非常强大的非线性工具,并不能替代投资逻辑本身,但能在很多方面辅助和增强投资。只研究人工智能很难成功,但是不研究人工智能,一定会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难以寻找超额收益。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