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抛砖引玉,我认为市场风格并没有切换, 现在还是大盘股唱主角,小盘股客串,之所以这两天大盘股跌,小盘股涨只是因为春节前大盘股涨多了,纯粹正常回调,均值回归。
每一个新的市场风格的形成,都需要大级别的外部事件,形成赚钱效应,然后其他的投资者看到赚钱效应后跟风买进,先知先觉赚后知后觉的钱,最后形成滚雪球效应,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并对其他板块形成虹吸效应,其他板块的股民抛*手里的股票追买白马股,这就是这两年所谓的大盘股涨,小盘股跌,资金不断从小盘股涌向大盘股,白马股,最后把小盘股几乎榨干了。
那么,这个趋势是不是到头了,会不会逆转呢?
市场风格一旦形成,不是短短一二年就会结束,更何况,白马股形成头部效应是全球成熟市场的特征,我们还不够聚集,还在迈向成熟市场的路上。历数每一次市场风格的形成,都有当年的重大事件配合,比如:
2017年蓝筹股牛市,受益于沪深港通的**,以及国家第一次提出L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存量经济下利好每个行业的龙头公司;
2019年下半年的科技股牛市,是因为5G技术**后,上游的基础建设搭建的基本就绪,引发下游的半导体芯片周期来临;
2020年的抱团股牛市的形成,是因为基金在2019年获得大丰收,产生的赚钱效应引发了场外投资者的资金跑步进场,叠加疫情刺激的是公募重仓股医药。
作为一个投资个体,最理想的投资情景当然是是每一次最牛板块都抓住,医药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每年哪个火热就收哪个,一年翻一倍,三年实现一个小目标。但是无情的现实是,这样操作的股民,翻船的很多,登岸的很少。
翻阅全球各国的市场,即使美国从2009年以来,此次10年以上的大牛市,每一年的风格都不同,今年科技,明年就是医药,后年可能是新能源,每年的风格形成和强化,涉及到的变量过多,这就导致了每年的基金经理冠军,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第二年获得蝉联。因为基金经理人普遍喜欢押注一个行业,没有一个行业会连续火热两年。
巴菲特作为全球第二富豪,他虽然是长跑冠军,但如果细分到每一年,他没拿过一年冠军,每年都稳定保持在中上游位置,随着一年一年的坚持,当年随陪他跑的人一个一个掉队,最后他硕果仅存,荣登榜首。
我阅读了费雪,**厄姆,巴菲特的投资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优秀的投资体系,是忽略市场风格的。
这也是我于市场风格的态度:风格发生时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去解释它,便于以史为镜。但是绝对不要去追逐它,反而更应该无视它。
除了市场风格,影响我们投资的还有市场情绪。
市场的情绪就像下图中的曲线,忽上忽下,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它估值,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会给高额的估值,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会给低廉的估值,但是不管估值如何变化,一家好公司只要稳步发展,他的股价长期就会向上,就像图中的这根直线。真正的高手是不会过多关注曲线的变化,而集中关注直线的变化。就像德国著名的投资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曾经用猎犬和主人的关系来比喻股价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猎犬有时候跑到主人前面,有时候跑到主人后面,但是不管如何跑,都是围绕主人以中心。股价亦然,不管股价如何变化,都是围绕公司的内在价值为中心而波动。
所以,我们只要拿好自己手里优质个股就行,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变化,而非市场情绪变化,或者市场风格变化。
再直接些,不管是直接看图买股也好,或者看20天均线买股也好,都不要从“基金重仓”板块里选,或者从交易席位龙虎榜里选热门股,因为“基金重仓”和“交易席位龙虎榜”,都属于交易因子,是是短期博弈出来的结果,随时会变,你跟上去只会乱了心智。
不看市场风格,市场风格或能为我所用;追逐市场风格,大概就成了它的奴隶,自己亲手创造出了控制自己头脑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