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的观点是“超跌机会已现,要等风暴平息”,本周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还需要静心等待市场调整充分。
当前宏观环境并不乐观,央行正在缩表、金融同业在去杠杆、A股在加强监管和加大IPO。A股不断扩容,使得原本的壳资源等炒作题材失去了基础,表现不佳。今年的市场越来越走向年初的预判,即以调整为主。
业绩或现“前高后低”
目前所有公司的年报已经披露完毕,总体判断业绩“前高后平”。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一季报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1.8%,这个业绩非常漂亮。但这样大的涨幅是最近五至六年来同比最高的。这个增长实质上是由以“中石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等个别行业带动的,它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增长很高,原因油价复苏导致毛利率上升很快,一季度增幅达21%。除去石油石化这少数几个行业,整个行业一季度的平均毛利率则同比下降达5.5%,依旧处于一个涨量不涨质的一个过程。
这种增长情况源于去年一季度正处于上一个周期的谷底。今年之后的其他时间是否会继续维持一季度的靓丽业绩呢?目前来看是难度很大。
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21.8%
市场估值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这次暴跌那么多之后,并没有带动整个市场的估值的下降,估值形势不容乐观。
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公司集中在最后时刻披露年季报,而整个市盈率中值并没有维持此前下降的趋势,反而随着年报的集中披露而有所上涨,说明这些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年报披露的最后两天,按一季度计算的年化市盈率中值由之前的62倍回升到了68倍,而TTM市盈率中值只有55倍。这说明即便在一季度高增长的情况下,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年化后,还是不如此前四个季度累计水平。
市场的估值压力还是存在的。整体上,还是建议采取防守性的措施。超跌的情况亦如两周以前,也还是存在的。但在 “熊市不言底”,“跌了还会有新低”,什么时候可以进场,还需要耐心。
千亿公司能否独领风骚
从2016年11月28日以来,市场上有将近一半的公司,股价跌幅大于18%;这其中有31家公司股价下跌超过“腰斩”,有1家公司跌幅超过60%。但有几个分类数据特别有意思:市值在1000亿以上的公司,一共有64家,这些公司的平均跌幅只有1.5%;上证指数的跌幅是6%,市场公司的平均跌幅是15.4%。
千亿市值公司中,涨幅前十的有两个共性,一是集中于大消费行业,如家电、白酒、汽车、医药,二是除联通是混改题材外,其余公司同比收入都是正增长。
上周有一个数据,称“国家队”,也就是证金、汇金的几个专用账户的市值达3.75万亿,主要投资于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这个现象是否代表市场风格持续转变?个人认为这种阶段性的表现并不一定代表了未来二级市场主流盈利模式。从历史数据来看,长期投资大市值公司,效果很差。
哪些公司值得在下阶段关注,我们认为还是要把握五个字:“转特小新优”。“转”,转身型的公司,原来很烂,现在变好了;“特”,是有特质的公司,比如有特质产品或特殊题材;“小”,是市值小的公司;“新”,是次新股;“优”,是优质成长。这五个字放置于全球作为选股标杆都是没问题的。大市值不等于蓝筹加成长,我们的大市值公司的表现是阶段性的,如果没有过高的的收益率追求,有成长性的大市值公司可以继续关注。(根据5月8日阿牛直播《主题投资》视频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