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掌财经PC首页顶部banner
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一二级市场平衡新生态加速构建

  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今年以来近80家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查,多数情况为撤回IPO申请材料。同时,IPO发行保持常态化。截至3月26日,今年以来A股IPO申请共通过108家,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但通过率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监管部门强调保持一二级市场平衡协调发展。应在严把入口关前提下,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鼓励和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保持市场稳定,为全面实行注册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如何保持一二级市场平衡协调发展?”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在回应近期IPO排队现象时表示,排队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他指出,只有一二级市场都保持了有序稳定,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新股发行生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现投融资动态积极平衡,首先应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综合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拟上市企业质量等因素,统筹做好一二级市场平衡。

  “符合市场预期的IPO常态化,意味着IPO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单纯的市场因素而被轻易按下暂停键,也不会大跃进式地集中核发批文,而是要形成明确预期。IPO常态化对上市企业依然有严格要求,要求企业依据当前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发行时机,防范市场风险。”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表示。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只有确保一二级市场有序稳定,才能更好形成良好的新股发行生态。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进入结构性的深水区,一级市场资金分流效应将相对减弱,注册制发行也将更注重质量。

  “实现一二级市场平衡是注册制改革目标,也是市场化改革重要任务。形成良好的新股发行生态,应进一步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中介机构也应加快成长,形成与注册制相匹配的服务能力,提高执业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指出。

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从形成一二级市场平衡新生态来说,鼓励和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应是改革的一大重点。

  从境外资金增持、境内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完善配置等情况看,A股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中信证券预计,2021年居民资产再配置将提速,权益资产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超万亿元资金将借道机构产品流入A股。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预计,2021年A股将继续迎来较大规模的中长期增量资金。在监管部门坚定支持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和养老金、社保基金等是A股市场长期资金的源头活水。

  此外,境外资金看好A股市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逾1000亿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王德伦预计,未来五年内有望看到平均每年2500亿元左右的外资流入,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有望继续提升。

  “要吸引资金主动进场且长期配置股票资产,需监管机构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使引资渠道更多更通畅,为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个人存款乃至境外资金等长期资金留在股市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认为。

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

  “当前,我们正按照优化服务、加强监管、去粗取精、压实责任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IPO常态化。”易会满强调。

  王德伦认为,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常态化发行,加速构建一二级市场平衡新生态,离不开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监管部门需完善制度建设,优化上市、*市及相关配套制度,落实“零容忍”,推动完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立体追责体系,还要引导上市公司诚信经营、守正创新,弘扬“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倡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发行方和中介机构要积极完成询价定价过程,为各方参与及合理定价提供条件;投资者要坚持价值投资,理性看待破发现象等。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应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优化各类机构投资制度,促进居民储蓄向长期资本有效转化。“资产管理市场应提供大量预期收益稳定的长期金融投资产品。资本市场过去比较重视融资端,现在特别重视投资端。资本市场逐渐强化对居民配置性投资的管理和疏导,倡导不把所有投资放在一个篮子里,使金融产品投资收益率与风险性、流动性匹配起来。”他指出。

  在投资活跃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市场也需更理性的投资生态。“随着‘壳’资源价值减少,有相当数量公司大概率触及面值*市红线,一二级市场估值逻辑将被重塑,新股破发数量将增多,这是注册制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代价。进出有序、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生态将会遏制市场投机,资本市场生态将不断优化。”尹中立表示。

2021-03-29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