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掌财经PC首页顶部banner
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部分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占比已超七成 投资者教育应更接地气

  伴随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陆续披露,有关去年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数据逐渐浮出水面。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各上市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进度不一,股份制银行在净值化转型上凸显优势。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尽管很多银行非常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但多数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仍不理解,接受程度较低。同时,部分银行****的业务能力薄弱,营销时只关注“产品业绩基准”和“风险等级”,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产品收益如何构成等方面理解的不够深入。 

  银行理财产品 

  向净值化转型加速 

  去年,在净值化转型方面,不同类型的银行出现较大分化。股份制银行中,已有多家银行取得净值化规模占比超七成的佳绩;国有大行也紧跟其后,部分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已超五成。 

  其中,光大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2020年期末余额5035.52亿元,在非保本理财产品中占比60.21%;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9928.06亿元,新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在个人理财中的占比提升30个百分点,达到67%。中信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7228.24亿元,占比70%;平安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4635.28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长80.2%,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2019年年末的43.6%提升至71.5%。 

  在国有大行中,截至2020年期末,****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余额为5727.63亿元,较2019年增长108.62%;占集团表外理财比重为52.36%,同比提升21.7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积极推进理财产品净值转型,符合资管新规产品和投资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邮储银行年报显示,2020年,该行理财业务管理资产总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个人理财净值型产品占比54.83%,较2019年年末提升22.66个百分点;净值化率由资管新规前的不足2%提高至55.31%。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172家银行发行20595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从年初的27%左右提升至年末的50%左右,涨幅近1倍。 

  推广净值化理财产品 

  “打铁还需自身硬”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但仍面临银行客户群体风险偏好较保守、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接受度不高以及银行****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因此,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投资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只要产品的提供方尽到了相应责任,理财产品产生的风险和收益都该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要让投资者明白,今后没有保本的理财产品了,也不存在只有收益、没有风险的理财产品。其次,要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投资者更容易明白和接受。“投资者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与投资者的水平相匹配。”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积极开展投资者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普及教育外,还要持续优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机制。此外,还要落实投资者画像和评级工作。 

  多家银行也在年报中指出,做好投资者教育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展的关键之步,银行正在加大净值型理财的宣传和普及。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称,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理财产品,已开展净值型理财的基本概念厘清、相关政策法规解读、产品路演直播、一分钟了解理财小视频等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并通过月度投资策略点评、季度产品运作报告和不定期市场波动点评、产品策略回顾报告等形式,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 

  邮储银行也积极落实资管新规等监管要求,有序推进理财业务转型。持续发行客群专属和净值型理财产品,致力于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落实销*适当性管理要求,持续做好客户全流程服务和投资者教育工作。 

  银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如预期收益型产品简单易懂,因此要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宣传和普及,通过现场咨询、理财知识培训等方式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方便理解理财产品说明书、资金投向、收益测算等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降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依赖性。 

  目前,对非标资产的存量化解仍是部分银行继续解决的一大难题。明明建议,对于剩余期限较短的非标产品,可以发行符合资管新规的专项产品进行对接;对于符合非标转标条件的资产,可通过发行ABS、ABN等方式转成标准化资产;对于剩余期限较长的非标产品,可以通过要求融资人提前还款、资产转让、资产回表等方式进行处理;部分股权类资产,符合条件的,可考虑通过资产转让等方式处理。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和投向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董希淼认为,“今后投资权益类资产会上升,这是监管部门鼓励的。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以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产品为主,今后权益类产品会提升,但需要一个过程。既要看银行投研能力的上升情况,也要从客户需求出发,看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客户投资理念的转变情况,这个过程不仅仅取决于银行。” 

2021-03-31  来源:证券日报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