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经30年,沧海沉浮,期间经历过多轮牛熊转换,起起伏伏,各种流派曾经百花齐放。而最终,在外资的涌入下,A股越来越趋向于价值投资,更基于基本面的研判。
点掌投教特邀炬桥投资策略总监——袁征宇,一起畅谈他对股市的心得。
从普通股民,转身成为机构专业人士
现如今已是机构策略总监的袁征宇,曾经也是一个普通的股民,最早从事的工作并不是金融领域,感觉比较枯燥,便从自己炒股开始,慢慢的发觉股市中蕴含着很大的吸引力和对自身发展的空间。
不过在进入股市之初,袁征宇也和普通的股民一样,并没有交易策略,也不懂基本面的研究,只是主观的凭着感觉进行交易,甚至连止盈止损都没有。不过,随着自我的学习,他开始有了自己的交易体系和交易模式,过去的凭感觉交易彻底转变,执行力方面也与过去不同,有了十年左右的交易经验,经历过牛熊转换,经历过熔断,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今年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因为我国目前的股市还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从最初的核准制到后来的审核制,再到如今的注册制。袁征宇认为,在注册制的改革下,接下来会有很多的优秀企业上市,同时也加大了*市制度,那么最后留下的都是好公司,中国的企业,包括在海外上市的优秀企业,以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归到国内的股票市场,而这些留下来的优秀企业,将足以推动大盘指数未来走出更加波澜壮阔的行情。
介入需要有理由,离场需要有纪律
由于现在注册制背景下,创业板与科创板的涨跌幅限制已经变成了20%,所以交易中的风险控制将更为重要。在进入专业的机构后,袁征宇始终将风控放在了首位。在做交易之前,盈亏比也是同样的重要,如果盈亏比能够达到3:1的话,那么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不错的收益。
对此,袁征宇举了个例子:有十块钱,在十次交易中,总共亏了七次,每次亏一块钱,而盈利三次,每次盈利有三块钱,那么总的结果还盈利两块钱。长此以往,总体收益算下来是很可观的。不过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得每次的盈利是每次亏损的三倍呢?
很多个人投资者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账户中亏损的股票往往幅度很大,而盈利的股票往往只赚一点点就离场,这就使得即使盈利的次数比亏损次数多,最终却也总体亏损。在这里,袁征宇给个人投资者一些衷恳的建议。在介入一只股票之前,一定要清楚介入的逻辑是什么,比如是通过基本面的研究,认为某公司未来业绩会大幅上升,那么等到业绩报表公布后,如果业绩确实大幅上升,则说明买入的逻辑是正确的,就继续持有,不用担心期间的震荡洗盘;但如果业绩公布后,结果并非和当时买入时的预期一样,也就是说买入的逻辑被推翻了,那就要坚定离场进行止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至于选取一家公司后介入的标准,袁征宇认为,首先要通过基本面的分析,确定这家公司没有问题,然后会通过成交量的表现来选择入场时机。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有主力进场的时候,一定会有成交量的配合。此外还需要关注股价是处于低位还是处于高位,通过股价位置以及成交量的结合来做一个分析和研判。
此外,当介入一只股票后,在风控上还可以合理运用一些衍生品工具对股票仓位进行保护,像股指期货,如果有100万的账户,就用10万的股指期货进行对冲,用来对抗大盘下跌的风险。另外,现在期权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投资者也可以通期权的组合来对冲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