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分析的领域中,自上而下分析是一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不过很多投资者只是听说而不知其中内涵,其实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这样的分析方法或许会更适合普通投资者来使用。
那么该如何正确的进行自上而下分析呢?点掌投教特别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理学博士、著名资管机构的资深投资总监:丁锐,听他讲解正确的自上而下宏观分析法。
量化更需要结合基本面
理学出身的丁锐,天然带着IT属性进入到金融行业,本身就有着一定的优势,靠着熟练的编程技术可以在量化投资方面游刃有余。
不过当他在做量化的时候发现是有局限性的,量化只是数字游戏,通过一些指标、因子进行股票筛选,再进行程序化交易,而当整个经济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没有基本面的纯量化策略局限性就会凸显,于是丁锐在量化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对宏观基本面的研究,把漏洞补上。
在原有的量化模型里加入了基本面元素后,不仅模型的胜率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的亏损情况下知道如何处理,这相比于单纯的量化就会有很大的优势。
大道至简,“长跑”获胜
由于在不同阶段的行情中,每个策略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当一个策略在某段时间的表现特别好,那么一旦进入另一个阶段的行情中,表现的反差会特别大。如果不停的根据行情的变化来调整改变策略的话,滞后性就很容易显现,因为当行情从一个特性转变为另一个特性,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反应的,而在这段反应的时间里,之前适应的策略就是失效的,那么这段时间就很容易发生亏损。
那么究竟该如何使用策略呢?丁锐用了四个字:大道至简!他更倾向于选择普适性的策略来应对市场,可能每一个小周期内的收益比不上适应性更强的策略,但是把时间周期拉长看,整体的收益情况会更高。也就是舍弃一段时间内很好的表现来换取很长时间内不出现很差的表现。
这样普适性的策略模型并不需要加入太多因子和元素,相反丁锐是在减少其中的元素来寻找一些永恒不变的市场特征。比如道氏理论对趋势的定义,上涨趋势就是高点一个比一个高,下降趋势就是低点一个比一个低。把这些不变的因素留着,去除掉一些主观夹杂的因素,这样就是大道至简,以“长跑”的特性来战胜市场。
自上而下选择资产配置,也需均匀配置
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配置不同的大类资产,然后在这些大类配置中选择细分的行业,再到选择更具体的品种,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
比如在2014至2015年,市场上的流动性充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的表现就会相对比较好,那么就选择投资股票,而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大,那么就选择一些成长性的行业投资;而在2016至2017年,在供给侧改革的驱动下,期货品种就有了机会,期货中再从基本面研究每一个商品产业链上的相关性,比如黑色品种,从上游的铁矿石、焦炭到下游的螺纹钢,理论上一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要么一起盈利,要么一起亏损,这种相关性就是在各种关系中找到其中的矛盾。
再如16年到18年的房地产,尽管对于房地产的调控从来没有放松过,但那两年房地产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棚改规模比较大,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都是比较好的,而一二线城市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在政府强调住房不炒的概念下,要继续疯涨那是不可能的了,但也不至于房价跌下去。
不过问题在于,事后看当时的环境都是很清晰明了,而当自己处于当时的环境下,要了解当时的宏观环境都需要反应一段时间。这就需要将自己的资产做一个均匀的配置,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有一部分资产获取比较好的收益,同时另外一部分资产也需要降低它的头寸或者做一个相应的对冲,这样做虽然会稀释掉一小部分利润,但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至于会出现很大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