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跌的主要逻辑有3个,1,宏观经济下行,2,去杠杆,3外部环境压力较大,这使得大家对于后市心里没有底,特别在a股市场,一旦形成单边下跌趋势,要扭转非常困难。即便有时候估值已经很低,a股目前的状态,其实很多人还是存在谨慎心里,认为经济企稳反弹不会一蹴而就,但从大的方向看,和去年比,今年的整体环境要好很多,经济基本已经在底部区域,节奏上可能有些变化,但方向基本已经稳定住,外部环境压力也好很多,去杠杆也在逐步的变为稳杠杆,这段时间大多数宏观研究员都不认为货币有明显收紧迹象。所以个人判断大幅度回撤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基本面底部节奏的变化,预计二季度会有宽幅度震荡,先下后上的概率偏大。
昨天说道,目前基本面状况,不可能支持指数迅速突破3300点造成的高斜率,所以二季度重点要做的是布局以及降低自己的预期收益率。下半年最看好的行业之一,就是汽车行业,目前汽车行业的逻辑非常清晰。1,宏观经济拐点可能到来,社零数据拐点,社会消费品中,最大项就是汽车,具备较强的周期属性。2,汽车整体行业3月份已经出现增速底部迹象。个别汽车龙头公司,3月份的数据已经同比增速转正,4月第一周,行业同比数据增速过8%已有明显回暖迹象。中观数据强力支撑翻转逻辑,3,汽车行业明显受益于减税,及接下来会有大量的政策驱动消费,包括二年一次的上海车展和华为造车的信息,年底还有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的信息,这些事件性驱动和政策驱动都会推动行业估值提升。紧盯行业龙头二季度业绩拐点及下半年业绩上行带来的机会。
最近市场产生了些变化,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变化,今天给大家说一下股价的形成原因,这里先给一个公式: 股价=eps(每股收益) x pe(市盈率) 这里,大家可以把每股收益的变化,理解为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化,把市盈率的变化理解为市场的情绪变化。企业盈利能力变化的比较慢,如果一个投资者主要的心思放在了盯企业eps上,那他关注的点往往是企业基本面,更多的关注的是企业本身的价值。而市场的情绪变化的比较快,如果一个投资者把主要的心思放在市盈率的变化上,那么他更多的是关心别人对于市场的看法。把盈利建立在对手盘上。大家注意到,两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对于股价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说市场最近发生了些改变呢?因为之前由于大部分的企业估值太低,所以依靠估值修复快速推动股价上涨成为了主要逻辑,然而估值已经修复到合理区间,这种快速修复估值带来的收益不可持续,既然pe的抬升很难再有空间,我们更应该在此刻关注eps的变化,但是eps的变化会非常缓慢,1个季度公布一次财报变化一次,所以才有了上一篇文章所说的要把自己的预期收益率放低,忘记过去三个月的盈利速度,重新开始。
过去的3个月,股指以相当高的斜率运行,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高斜率,但是从4月份的情况来看,这种节奏可能要起变化,目前推动市场上涨的三大逻辑,已经逐步发生了改变。1 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信号下降,本月本来预期会有降准,但实际上是mlf续作,央行的例行会议又重提“货币供给总闸门”2 估值已经到合理区间,(后续会有单独文章说估值,盈利与股价的关系),所以以北上资金为主的比较纯粹的价值投资者,自3100点以后,持续买入的力量减弱,变得有来有回。3,自上而下看经济周期运行,看基本面拐点的投资者,已经逐步把注意力从单月的经济数据转移到企业盈利上来。这些逻辑的逐步转变,使得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共识,股指不可能形成类似5178点的那次“杠杆牛”所以如果这里再继续做快速突破,股指的斜率就和5178那次差不多了,很显然这里是很有必要做整固的。所以大家还是把前三个月的赚钱节奏忘记掉,要适应新的震荡慢牛节奏,把预期收益率放低。
今日高开在情理之中,包括债市收益率的大幅度走高,也基本反映了周末金融数据发布后对于市场的影响,但盘中一路低走,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利好消息,个人判断原因在于经历一个季度的大幅度上涨后,需要经历一段整固。当前市场的争议不在方向上,而是在节奏上。之前假设过这次牛市的力度,应该小于5178那波,但大于3587那波。所以从当前的斜率看,走的确实有些过急,且经济基本面复苏不是一蹴而就,会有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市场也应该需要一个整固期来等待企业盈利真正复苏后来推动行情上涨,并且节奏更缓慢,更平滑。给个结论,当前调整不会有大幅度波动,但时间跨度可能较大,应该是次周线级别的调整。对于中长期坚定看多,持股不动仍是当前主要策略。牛市中波动在所难免,轻易放弃筹码并不明智。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