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最为活跃的无疑是AI应用端
谷歌地表最强大大模型Gemini
给了应用端很多美好的期待
在多模态领域 未来想象力依然值得进一步期待
板块炒作也会围绕各个场景陆续展开
而与此同时
请不要忽视另一个AI的超级场景:AI PC
几天前,联想和IDC联合发布了《AI PC 产业(中国)白皮书》(已在钉钉群内分享)
注意到英特尔中国的官媒,也在近期发布了一篇《AI PC 灵魂拷问》,摘录几条大家分享:
问题1:谁率先“喊出”了AI PC?
答:英特尔最先提出了AI PC概念,引领PC的下一次革命。今年9月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硅谷提出了PC的革命性概念——AI PC。
问题2:什么是AI PC?
答:AI PC,简单来说,就是能玩转AI功能的PC。AI可通过云与PC的紧密协作,或在电脑端独立运行大语言模型,进而从根本上改变、重塑PC的用户体验,释放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我们今天正迈向AI PC的新时代。
问题3:AI PC有啥用啊?
答:AI PC能干的远超你想像。AI进入人们的生活圈,有了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AI PC将得到普及。人们就可以更简单、更便利地使用AI功能。人人都能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各类视频制作高手、音乐创作人、设计创意达人都会享受精彩生活,芯生无限。
问题4:PC产业的下一个趋势,AI PC是分水岭吗?
答:是的,AI PC已经是PC应用新趋势。英特尔预计在2025年前,会出货超过1亿台AI PC。合作涉及100家ISV合作伙伴,覆盖300余项AI加速功能。
………………
………………
问题7:我现在的电脑也能用,为什么我要换AI PC啊?
答:您可以想象,每当您遇到困难,受到困扰时,这个功能就像无形的手,帮您去除障碍——它是您聪明的朋友,是您灵巧的**,随时在那里,准备好帮您去解决问题。
时间就是财富,智能就是创新力!一台酷睿Ultra的AI PC,能够简化我们的操作、节省我们的时间、提升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放飞我们的创意灵感,最终带给我们更好的情绪、更幸福的生活状态。这就是AI PC所秉持的核心价值。
显然,英特尔已经很激动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战场,对PC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也是一样。
和AI手机想比,AI PC至少有这两个优势:
(1)明年8%复苏,大于手机;
(2)AI PC渗透,快于手机。
近期催化:
英特尔计划于2023年12月14日正式推出首个AIPC处理器
Meteor Lake AI性能大幅升级,助力英特尔引领AIPC时代
继10月19日宣布启动AIPC加速计划后,英特尔计划于12月14日的“AIEverywhere”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其首个AIPC处理器Meteor Lake。在MeteorLake处理器强悍AI性能的加持下,英特尔或将引领AIPC时代。
Meteor Lake采用分离式模块化设计,由CPU模块、SoC模块、GPU模块以及IO模块四大独立模块组成,并通过Foveros **封装技术实现极低功耗和高密度的晶片连接。1)CPU模块:首次采用了Intel 4制程工艺,相比Intel 7能效提升超20%,使Meteor Lake处理器成为英特尔历史上能效最高的客户端处理器;同时具有快速响应能力,适用于轻量级、单次推理低延迟的AI任务。2)SOC模块:集成了英特尔首个PC端AI加速引擎NPU;该NPU采用低功耗设计,可持续处理AI任务。3)GPU模块:每瓦性能是第1**处理器Alder Lake的两倍,同时具有性能并行性和高吞吐量,适用于媒体、**应用和图形渲染等相关任务,可同时处理大量AI任务。4)IO模块:支持WI-Fi 7、Thunderbolt 4、PCIe Gen5等新一代IO接口。
AIPC即CPU集成AI引擎的PC,相关应用场景体验大幅升级
AIPC,即CPU集成AI引擎的PC,对语音、图像信息具备AI感知能力,同时软件系统兼容AI搜索、内容生成、智能**等AI应用,并能够贡献AI算力。AIPC浪潮下相关应用场景体验大幅升级:1)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办公有望成为未来工作模式。AI技术可优化数据传输方案进而提升协作实时性,并通过AI降噪等技术强化音视频效果,最终弥合远程交互场景与面对面场景在感官知觉上的差异。2)AI技术可加速图像类信息处理速度,赋能游戏开发、平面设计、摄影、短视频等内容创作市场,而通过AI实现内容创造需要终端设备提供稳定高效的AI算力支持。3)终端设备在AI技术加持下性能和功能日益强大,能以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交互模式协助使用者处理日常信息,更好地充当个人数字**的角色。4)AIPC可在不增加GPU负担的情况下优化游戏的视觉效果与音效,同时大幅提升玩家与游戏中NPC虚拟角色的互动体验。
AIPC刺激新一轮增长,2024年或成为规模性出货元年
全球笔电市场发展趋于平稳,亟需新兴技术落地刺激新一轮增长。根据TrendForce数据,由于需求疲软,2023年全球笔电处于盘整期,全年出货量仅1.63亿台,同比减少12.2%。我们认为,随着AI在PC端的落地应用不断增多,有望刺激消费者换机需求。群智咨询预计,2024年伴随AICPU与Windows 12的发布,将成为AIPC规模性出货元年,预计2024年全球AIPC出货量约1300万台,渗透率约7%;未来几年有望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至2027年,全球AIPC出货量将达到1.5亿台,渗透率提升至79%。
这里A股的机会来自产业链:
CPU:存储:EC芯片:代工:防护(缓冲、防尘、防潮等):触控:信创软件
具体标的,这里就不罗列了。
距离开盘还有时间,大家提前做好功课,关注盘中资金的认可度。
AI活跃度提升,今日10点30分后继续回流。
关注多模态的时候,可以看看多模态审核监管线路。
比如这类公司:688XXX
1、传媒视听内容安全龙头: 对媒体内容进行全面采集和智能分析,对网络视听行业提供监管审查。客户是广电监管/****/运营商/视频运营商等,目前市占率已经达到70%。 2、AIGC时代的技术和内容监管机遇: wxb相继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新媒体监管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广电系统是垂直管理传媒视听内容的对口单位,面对AIGC的挑战(合规&风控等技术和内容),已经快采购更加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应对挑战,云南省新媒体一期项目2500多万已经采购完成,预期后续省市将根据智能化和大数据特点进行连续采购。 3、广电系统在AIGC时代的高度定位。 在AIGC时代,多模态内容输出将是常态,按照现有政策,生成式内容将进行标注说明,声音/图片/视频等常态监管需要智能化系统辅助,事前和事中监管将有各省市的广电部门负责实施。2022年公司强力投入研发在NLP和CV技术上,研发投入占比近30%,CCBN2023将在4月19号召开,预期公司将发布智能化产品,值得期待。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