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在生态链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引领作用,关于重点龙头企业的*收政策因为企业的种类不同而政策出现区别,下文就是对具体的*收说明。
(1)内资企业
企业所得*的减免: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
(2)外资企业
企业所得*减免: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对从事农业、林业、牧业和设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经批准可在以后10年内继续按应纳*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
(3)外经贸
按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项目融资予以贴息。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继续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的支持。对于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进口关*和进口环节增值*。
(4)投融资
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借鉴国内外投资融资经验,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后,可申请发行股票上市。已经上市的重点龙头企业,利用好农业类上市公司在配股方面的倾斜政策。创造条件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利用外资开展合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基金。
上文就是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收政策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国家对重点龙头企业的金融政策是扶持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安排贷款计划,及时增加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支农资金需要。
(2)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支农重点,完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3)以龙头企业和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服务。
(4)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5)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上文就是对重点龙头企业的金融政策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对于重点龙头企业的特点,国家在基地建设、原材料采购、设备引进和产品出口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选择一批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1、规模较大
固定资产规模东部地区在5000万元以上,中部地区在3000万元以上,西部地区在2000万元以上;近3年年销*额东部地区在2亿元以上,中部地区在1亿元以上,西部地区在5000万元以上;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在5万元以上。
2、经济效益好
企业资产负债率小于60%。
3、带动能力强
生产、加工、销*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带动较多农户;有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
4、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有较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市场份额在同类产品中居前列,且较稳定。
上文就是对重点龙头企业的特点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龙头企业是指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龙头企业涵盖三个产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可以是中介组织和专业**市场等流通企业。
它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只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深精加工,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走市场的,都可以当龙头。根
据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的文件规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的标准:
一、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以上;近3年销*额在2亿元以上;产地**市场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
二、是经济效益好,企业资产负债率小于60%;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强,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带动能力强,产加销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带动较多农户;有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
四、是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重点龙头企业应建成管理科学、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企业,成为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
上文就是对龙头企业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更直接面对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事实证明不同要素密集型技术的并存和互相结合是明智的选择。
这种竞争不仅是商品的数量竞争,更主要的是技术、质量和效率的竞争。要想在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其升级换代的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科技水平,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实现这一任务,集中力量发展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国计民主和经济命脉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国内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发展对资本效率的增强,相应的制约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增长幅度,要解决就业问题,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我们应十分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总体上看:资本密集型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并存是在市场和要素禀赋相互作用下,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和科技进步规律进行的合理选择;在并存的前提下,两者又可能相互替代,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资本密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在企业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将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存在和发展的最佳模式。如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在总体上采用先进技术构成了以种禽——饲养——食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油脂加工上直接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而在肉鸡屠宰分割,肉串加工和熟食加工上则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提下,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形成了平均每1平方米,就有1个工人的高度密集型操作方式。由于其技术组合十分合理,所以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效益和旺盛的活力。其产品主要出口日本。 1997年顺利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2001年又成功地越过中日贸易磨擦,率先出关,2004年又挺住了禽流感的冲击。德大公司的技术选择和要素组合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
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同时,由于加入WTO后,市场范围不断拓宽,市场的多层次(国际、国内、区域性)特点决定市场需求的多层次特性。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需求多层次性都要求不同层次的技术与之相适应,因此必须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资本积累、劳动力状况,科技发展现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类型。即使在同一区域,同一部门的不同生产环节、生产工序也可选择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从区域层面看可根据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不同技术水平,地理特点和经济实力,各自选择不同层次水平的技术进步类型。总之,中国既要加快资本密集型技术的发展又要注重劳动密集型技术的发展,更要鼓励资本密集与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复合型技术的发展。
上文就是对不同要素密集型技术的并存和相互结合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生产要素的配置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既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又是社会生产的目的。我们在技术选择上的依据可以简单说明如下。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需求的产业,特别在WTO背景之下,中国直接面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征。从地域范围看,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内市场的需求、本地市场的需求、城市市场的的需求、农村市场的需求各不相同;从消费水平的层面看,高档需求、中档需求和低档需求又同时并存。市场需求的结构、需求的数量的多层次性,客观上决定了商品生产的种类、数量及生产方式。进而决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多样性。这一切也就决定了技术选择上,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一般型必然相互并存的格局。
生产要素的配置取决于要素的丰裕程序。为了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更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求,任何经济社会都要对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问题作出选择。而怎样生产的核心是采用何种技术的问题。究竟采用那种生产方法,一方面考虑技术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即要根据一国的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和比较优势,选择既保证生产效率而成本又是最低的要素投入组合方式。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劳动要素紧缺,但资本资源丰富,因而主要选择劳动节约型也就是资本密集型的技术,而如日本等土地要素紧缺的国家,主要选择资源节约型的技术。中国劳动要素丰裕,劳动力成本低,以低成本的劳动替代,紧缺的资本正是其比较优势所在。所以,在中国在选择技术体系时不能过于偏重资本密集型而必须正视劳动要素丰裕的现实,充分重视劳动密集型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生产要素的配置应**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技术的选择原则就是最优的生产决策。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中,技术的产生和选择,是寻求产量最大、成本最小、质量最高的必然结果。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作为技术选择的主体,其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各不相同,因此,要素组合的成本也不相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产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方式才是最佳的组合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和照抄。发达国家的技术是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资本充裕、劳动紧缺、劳动成本高)而开发的,节约劳动是其技术的主要特点。而中国充裕的劳动力要素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前提下,必然要用部分劳动密集型技术替代部分资本密集型技术,发挥劳动要素丰裕的比较优势。
上文就是对技术选择的依据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更加强劲。其中涉及到的“效率优先”与“就业优先”下文会详细介绍。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技术选择上所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弱势群体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直接参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所以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策略,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积极引进现代技术,结合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而这一切又必然以资本密集型技术和产业的崛起为主要标志。但另一方面,资源禀赋上,劳动力资源过于丰富但资本稀缺又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与资本密集型技术选择为主的发展思路和实践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劳动力的大量、长期闲置日益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并呼唤着 “就业优先”。
“效率优先”还是“就业优先”成为选择的两难。从国家的发展看,经济结构升级和充分就业两者都是国家的目标,一个是发展的主线,一个又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偏重于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将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偏重于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又导致经济结构的落后。
但是,事关国家的发展,成功的发展战略,应该是能协调这一对矛盾的战略。是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还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在技术选择中称为资本的密度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资本密度很低,劳动密度很大的生产技术或工艺,而相反的观点认为在很多场合下,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更合理。
另一些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提出了“中间技术”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但是反对的意见认为,一味采用“中间技术”只会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
上文就是对“效率优先”与“就业优先”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劳动性技术的比较优势简单可以分为选择的动态可变性、应用的广泛性、存在的长期性。下文就是对这三种比较优势的详细说明。
1. 劳动密集型技术选择的动态可变性。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密集型企业技术选择的内涵和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劳动密集型技术总是不断地被资本密集型技术所替代。比如,在农业上用机械动力替代人力、畜力;在工业上,用机械装备代替工场手工设备;用自动化替代传统机械化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2.劳动密集型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劳动密集型技术不仅广泛地存在于农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和建筑业等传统产业中,也广泛存在于其他二、三产业中。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一些工序,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仍然是运用劳动密集型技术来完成的。
3.劳动密集型技术存在的长期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会不断地被资本密集型技术所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密集型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会被资本密集型技术完全替代. 一是在当前技术进步状态下,一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资本取代,或即使取代,但取代的成本过高,因而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二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因而必须保留或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比如个性化服装和用品的生产,艺术陶瓷、石雕、手工刺绣等等。三是在当前技术状态下,尽管存在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它可以取代劳动密集型技术,但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当使用资本密集技术的成本高于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的时候,一般仍然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
在这里,我们强调了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企业和产业的现实意义;但我们同时要强调,要淘汰那些落后的生产率低下的劳动密集型技术;更要强调的是要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技术并不是落后技术的代**,而是适应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资本密集型技术日新月异推进的过程中,仍能发挥其比较优势的技术。
上文就是劳动密集型技术的比较优势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