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2天看到趋势破位,22日空仓躲避了60分钟线的大坑!今日打V型华丽转身是一口气上去了,基本都是猝不及防的,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但是区别在于我提前躲了坑,而没有多坑的只是2只脚进去又瞬间怕了上来而已,总体算22日空仓还是躲避了50个点杀跌,其实前面的收益还是保住了,那么这一波反弹涨了指数,截至目前前面的最大反弹收益估计还差点!
总结:既然趋势貌似有回来了我们索性就把22日--24日的坑当成是小插曲吧!与我22日的判断差不多,双底雏形是出来了,但关键看节后!
前期观点不变!
题材关注不变!(前面翻)
今天的确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我太过于保守!我的判断终于错了一半!不过还是保守一点好
今天的拉升不代表普遍的反弹来到,只是涨了指数没涨个股,数据统计:主板3%以上才250家左右,创业板才30家连5%都没有,这样的反弹能不能长久节后再看,若节日期间有政策消息出来,那么双底就更有戏了!
国家队的出面 强型逼宫拉指数,上证50近3%的涨幅实在振奋眼睛,迷糊人心,未来能不能持续的来带节奏是关键!
大佬轻易不出面,关键时刻出来了,总归是好事,关键是能不能火力持久?别放一枪就走人就好!
目前还不能说就是双底,60分钟接近了目前只能说V型反弹,明日突破3113确定双底必须重新回踩3100放量再上去基本就整固了,那么节后日线级别的反攻可能才真正开始!
关键看节后了,明日的走势不下去基本不重要了!
题材方面:前面的价值题材不变 既然行情趋势回来了该来的自然会来
最后祝大家明日大开眼界!
从以往的每次大跌之后的筑底阶段来看,走出V型反转或反弹的很少,基本都是出现中等幅度的震荡之后才逐渐恢复人气,形成比较稳固的底部,而这个周期相当漫长,重心不是很稳定的上移,而是忽高忽低.
出现震荡的原因很容易理解,一场病之后,总归要有反复期和修复期嘛,这个时候是观点和多空分歧的时候,不可能达到一致看多或空,就连我们点掌里也出现了分歧,所以别说市场了!这么庞大市场再没有捡到明显的信号之前,肯定是分成三个派系:看多,看平,看空,鄙人是在没有政策出来之前属于后两个,偏平看空!
消息面:混改雏形出现,是否能带领大盘走上一波反弹?难说,可关注航天,电改,等超跌品种
格力电器董事出问题,是否结束慢牛行情?拭目以待
A股再现增持潮 董监高、实控人大手笔齐上阵 能代表什么?底部吸筹?
新闻稳增长出来了,银行有坏道,最近说了经济数据超预期回落,直接说嘛证不就是经济是假复苏,面子太重要了,从而倒逼监管层再出台一些“稳增长”的措施;
现在上面在认真搞整治,我们指望来出政策拉大盘?我们还是休息休息吧,经济重要还是股市重要,也不想想,股民撑死就几千万还活着,跟十几亿老百姓比我们的那点钱亏了也没啥影响,等底线到了,自然回来救,你还不乖乖的要去掏钱投资?
同仁们,我们现最缺的不是牛股,牛市,该来自然会来,急也没用,我们缺的是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缺的是纪律!
我做悟了10年的心酸,没有纪律我早就要饭了,你没看这10年就2015年牛市其实还没怎么赚,都成猫市了
到此为止
不再搞政治
玩不过政治家
去年过年前后,大盘从3684点一口气搞到2638,1000个点啊,你说当时到底线了吗,当时上级指示是我们得的经济是有任性的!经济依然向好!然后出现一周的低量1500亿不算是地量,一直震荡在2800到3100点,直到去年跨年度行情到了3300.可见一年300点下一个台阶,目前又是3300下了个300点的台阶,不仅没有赚钱效应,反而一直在有下坡
经济每年都在涨,反应经济的表走了背离,
我闷不要认为在来股市上市就是一定能给国家创造经济的,来上市也就前三年表现下做个好帐,股价次新股炒高了傻子才不套现,拿完钱走人,甚至高管不干了也够花了,还管小股东?后面业绩亏了要变ST了还有三次机会重新回来融资要钱,给你足够的机会复活!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市场没有底线,新股上市那是被烘上去的,所谓的低估提供了炒作的标杆
市场的本身是融资加创收的,现在只看到融资,能创收的已被市场炒作偏离了轨道,市场的资金又有限,不可能所有的白马都去炒,抱团取暖而已,诸如格力电器这样的Pe12倍是它创新高的真正原因吗?还是因为价值所在?夏天的消费周期到了,结合他的基本面,不就提前布局了,按照估值,你说它涨到50也不过分!
市场的底线不是股市暴跌到极限了,真的要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了才会有国家队出来,2638点都没触及底线,现在3000点,经济发展还是那样,此时指望国家队?不靠谱!
还是指望我们的市场慢慢消化吧
个人观点
什么所谓的箱体,支撑全破
观点要随目前的情态改变了,目前依旧处于3295下跌的C浪3,如果跌破3016确定,那么下面怎么走就令人发指了,此时没有外力(政策资金)的牵引下,这一浪的为例打到2980都是很随便的!
短期形态圆弧顶,威力可想象!
所以前面几天我一直提示风险,诱多,谨慎,现在依然要小心了
交叉点为2980附近,最后防线!
历史惊人的相似:2010年6月7日也差不多这样的走势,后面基本横盘一段时间,直接砸了200点下去
不管后面怎么走,现在就不要去为了贪图那几个点的反弹去冒更大的危险,不划算!
看来今天不会缩量了,有买卖必有伤害,此时还要垂死挣扎的股民在抢反弹,那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早2日前已空仓,一再提醒注意诱多,信的少做的更少,没关系,现在还能保住本再说,不要在这个节骨眼去豪赌了!
上级大佬们都不管我们死活了,我们就不要沦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在外面,截不了图,现在怎么画线都是看空的,靠市场本身暂时难以修复了,次新拉盘也无力回天!唯独指望实质性的政策了
节前的反弹3100估计都够不着,少亏点是我们暂时离场的机会,注意周末没有利好,节后还是一片乱世!
善言要半小时,点赞关注只需一秒!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