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阿牛智投股票策略

阿牛智投股票策略

VIP 阿牛官方
赞美率:97%
阿牛官方
人气 13万+
赏金 638
粉丝数 212
鲜花 北方的狼 赠送
收到的礼物(共1个) 我也要送
赠送礼物
  • 888牛
  • 688牛
  • 198牛
  • 88牛
  • 68牛
  • 8牛
  • 2牛
  • 1牛
立即赠送

强化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潘云鹤表示,未来十年将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将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新区域。

抓住当前重要时机 向高水平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传感器的泛在、大数据的涌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社区的兴起,数据和知识在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作用,汇合而成了驱动人工智能走向2.0的强大的外在动力和应用需求。”潘云鹤认为,人工智能2.0在金融领域的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精准营销、资产管理、金融监管等均有非常大的渗透性,其中大数据智能更是已应用于全领域。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进一步深入的创新,AI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大。

强化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 潘云鹤

“中国需要抓住当前重要的时机,突破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用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勇闯'无人区',向更高的水平创新性地发展。”潘云鹤强调。

强化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 陈静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靠的是改革与创新、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看来,随着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未来金融创新重要的应用趋势,和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 广泛应用多个领域

当下,我国金融智能化发展不断挺向纵深:移动金融呈现多元化趋势;金融云计算发展态势良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智能金融物联网产业生态初具雏形。今年以来,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进程不断推进;60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全国9个地区全面落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滴灌”式金融服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创新活水。

强化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赵喜凯

对此,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赵喜凯表示:“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正与传统金融业态深入融合,从支付结算、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智能风控,到区块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高效便捷、信息透明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优化了金融产品特性,弥补了传统金融短板,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

强化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

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张新波

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新波则认为,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已从过去的支撑、保障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引领、重塑的驱动力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同盾科技坚持自主创新,并以客户为核心,强化科技赋能,内建生态、外接场景,将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决策技术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智能金融、智能政务、智能城市建设等领域。”张新波说。

张新波还表示,金融、城市治理等领域,历来是科技创新的积极支持者和领先应用者。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行业的服务业态和发展模式。

此外,在本届论坛上,同盾科技正式宣布成立了“知识联邦产学研联盟”, 同盾科技合伙人、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晓林表示,联盟将聚集跨行业的各方力量,联合开展知识联邦多层级的理论、技术、协议、标准和产业研究,构建理论研究到产业成果转化的生态,探索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

来源:金台资讯

2020-10-30 18:23:36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79人气

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堪称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其既比商业

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堪称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其既比商业银行更懂汽车市场,也比融资租赁公司更具规模效应,还比互联网企业更有渠道优势。可以说,汽车金融公司是地地道道的汽车金融正规军,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汽车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9年度)》(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该报告。《报告》从市场运行情况、行业相关政策评析、融资机构情况分析、市场热点与焦点、行业发展展望等多个方面对2019年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勾勒了一幅汽车金融业的全景图。在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汽车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关注焦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渗透率再提升

2019年,汽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和汽车销量下滑的影响,继续承压,汽车厂家和产业链企业继续推动新四化革新,加速转型升级。作为汽车产业的主要金融支持力量,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致力于稳定汽车市场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动应对市场困难和挑战,实现了积极和稳健的增长。

2019年,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9063.71亿元,同比增长8.03%。当年,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车辆为664.6万辆,占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的25.8%,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经销商批发贷款车辆419.8万辆,占2019年汽车销量的16.3%。

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堪称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其既比商业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年,汽车金融公司坚持初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一方面,专注支持汽车消费,通过产品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服务持续挖掘潜在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金融渗透率,用金融促消费,实现普惠金融。至2019年末,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7193.8亿元,增幅13.1%。

另一方面,面对汽车销售承压的环境,汽车金融公司与制造商紧密协同,向大多为中小微企业的经销商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2019年国五向国六排放标准切换期间,汽车金融公司保障经销商信贷支持,针对部分经销商资金紧张问题,通过延后还款、延长免息期等方式缓解经销商负担,同时稳定汽车厂商的销售体系,做到产融结合,以融助产。

汽车金融公司行业相关监管指标表现良好,截至2019年底,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达234.9%,比上年末大幅提高,增加35.7个百分点;行业资本充足率为20.6%,比上年末增加1.85个百分点,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

业务的持续发展促使汽车金融公司积极补充资本,大力拓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流动性风险控制能力也进一步提高。2019年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合计增资约137.8亿元。2017年、2018年分别有8家和7家汽车金融公司进行了增资,行业连续三年增资规模超过百亿元。

这一方面体现了各汽车金融公司股东方对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广阔前景的较强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汽车金融公司因自身经营发展和盈利能力良好,带来了后续发展的资金需求。增资巩固了汽车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程度,以进一步支持汽车销售市场发展,同时也能降低汽车金融公司的财务风险,更好地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堪称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其既比商业

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有1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32单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超过1500亿元,比2018年增加49%;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7单金融债,总发行规模145亿元。这帮助汽车金融公司更好地促进汽车消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客户服务与风险控制双提升

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对于汽车行业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也给予了关注和支持,在行业政策方面,近年来不断修订和完善,对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有积极的影响。2017年修订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消了对汽车贷款抵押或其他担保的强制要求,给予机构更多的灵活度。截至2019年末,至少有11家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了免抵押登记业务,用以解决部分城市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困难的问题、争取高资质客户、缓解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问题。

2019年6月,公安部推行十项“放管服”新举措,简化了抵押流程,通过推行金融服务站等方式提高抵押效率,这些措施得到汽车金融行业的热烈欢迎。另外,针对政府在二手车、新能源汽车方面推出的政策,多家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创新产品金融方案,继续探索和支持二手车、新能源汽车市场。

与此同时,各家公司在2019年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为汽车金融业在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两方面的转型升级持续赋能,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竞争能力。

在客户服务方面,为方便客户线上获取金融服务的讯息,汽车金融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陆续开通了包括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电商平台、垂直媒体、公司官网等在内的多渠道信息接入方式。为潜在客户提供了更迅速、透明的汽车金融信息。多家汽车金融公司上线电子征信授权和电子合同,以提高签约效率、降低成本和防范风险。汽车金融公司还争先升级客户自助在线贷后服务功能,提供在线提前结清、更改身份证信息等服务。

在风险控制方面,截至2019年末,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已与个人征信持牌机构百行征信展开了合作,增强判断客户真实信用状况、贷款用途及偿还能力的水平。汽车金融公司不断利用数字化新技术优化贷中管理,进行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贷后管理中,汽车金融公司努力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贷后管理的智能化。

2019年,汽车金融公司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一方面紧跟监管政策的步伐,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者宣传教育和消保培训,全面提升消保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对消费者关心的领域认真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弥补自身短板。另外,大部分公司都开拓了多样的长期限、低首付产品,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与月供压力,满足市场对汽车金融产品的需求,助力汽车厂商的销售。

产品同质化难题待解

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堪称汽车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其既比商业

图片来源:网络

竞争日益激烈,虽然2019年汽车金融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但许多细分领域仍然有新的增长机会,例如融资租赁业务、非展厅金融模式的出现、二手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蕴藏较大发展前景。汽车消费者群体的增购换购消费需求取代了新购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汽车售后和汽车衍生消费将成为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和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汽车金融公司要致力于研究把握产业和消费需求趋势的变化、精准挖掘细分市场,利用科技赋能创新转型。德勤中国汽车行业服务合伙人张旭东认为,汽车金融公司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其一是产品单一,同质化高:当前主流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信贷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仍主要聚焦利率价格及贴息补助,而非服务差异化竞争。“金融产品多元化+信贷服务品质化”成为整个行业亟需突破的瓶颈。

其二是监管更加严格。日益严格的金融监管及消费者个人消费权益意识的提升,对汽车金融机构风控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服务过程的不规范及交易不透明将面临来自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管控。近几年新进入的互联网玩家由于业务发展过快、对复杂的汽车金融市场较为陌生、业务运营能力弱、服务流程缺失或不规范以及人员能力不匹配等因素,其服务的不规范及交易不透明问题更为严重,因此该挑战更为严峻。

其三是来自消费者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冲击在短期将可能导致一部分潜在汽车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对其还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对汽车金融消费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渠道下沉及人群下沉将进一步推动汽车金融业务在消费端的业务渗透,但如何实现安全快捷的信贷审批也将成为下沉市场的一个难题。

另外,低线城市地区金融服务普及度较低,金融首付比例和还款方式等产品属性不符合在地客群需求;存在大量“征信白户”、风控难度大;线上获客难度大而线下布局成本又较高;受服务网点覆盖区域限制,部分客户要获取购车及金融服务需付出较高的“鞋底成本”,因此对流程简易度和时效性要求较高。

来源:环球网

2020-10-29 19:01:20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40人气

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共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体系初见雏形,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已到来。随着新技术红利逐步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组成内容之一,对于赋能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共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两会期间,“新基建”“人工智能”持续火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此外,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交了“新基建”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建议。如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应结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和科技能力;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提到“加快打造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体系初见雏形,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已到来。随着新技术红利逐步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组成内容之一,对于赋能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释放新基建活力

国家发改委此前明确的“新基建”范围中,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纳入信息基础设施。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将步入更快发展阶段。

实际上,从2017年至2019年,人工智能已连续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未直接提及人工智能,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亮相”。作为新基建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也证明了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有很强的“头雁效应”,天然具备基础性、公共性和外部性,广泛赋能各行业,使得其变得越来越基础设施化,可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共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网络

李彦宏表示,各种应用开发平台、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及通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正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需要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更好地协同。他在建议中提及,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拉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引擎。

不止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人工智能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医疗救治、药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智能机器人走进医院、隔离区,送物送药,导医导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据了解,京东数科的疫情问询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大展身手。这类机器人可依照国家卫健委等官方公开信息,深度学习有关疫情的专业知识,准确无误地回答居民疫情防控的相关问题。疫情问询机器人先后加入了陕西榆林市信用办、联通集团、四川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约60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助力金融机构智能化转型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项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从智能生物识别和模型算法策略,到深度学习和策略研究,各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出现,改造和重塑了诸多传统金融业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催化了金融机构加速线上展业。“无接触式”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技术和数据驱动业务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可以预期,金融机构智能化、数字化将再一次迎来跨越式发展契机。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银行保险机构,信托、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非银金融机构,抑或是天生具备科技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近两年来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投入力度,推动自身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共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网络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如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其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累计覆盖超过880万人,累计实现超过2191亿元的投资额转化。陆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将端对端地重塑金融行业的价值链条,看好AI等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服务普惠大众和实现稳健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就财富管理领域而言,人工智能赋能将带来更精准的客户判断、对产品和投资组合的实时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智慧顾问服务和更极致的数字化客户体验。

警惕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5G等数字化信息设施的发展可以从本质上提升金融行业的效率和价值,但同时智能化技术也带来新风险、新挑战,包括数据的安全因素、AI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问责性,技术带来的新型欺诈等。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在释放人工智能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要警惕技术本身带来的新挑战。

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提到,有委员建议在加快新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实际上,现行政策对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的规定较为笼统,未涉及对技术滥用的规制,同时缺乏分类指导。此外,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尚未建立。《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已有政协委员针对人工智能监管提出相应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建议,通过立法实施分类监管,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精准施策,防止技术滥用,此外,加快制定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王小川认为,在法制框架内,人工智能将拥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它在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智能化方向转型中的作用。

来源:东方财富网

2020-10-29 18:53:45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30人气

人工智能+金融=颠覆性重塑金融业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对金融行业进行颠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业一系列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人类正在走向智能时代。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对金融行业进行颠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业一系列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人工智能+金融=颠覆性重塑金融业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一项基础性技术变革,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很强,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也将发挥“头雁”带动效应,推动技术革命。

人类正在走向智能时代。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9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大爆发”之年。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赋能各行各业,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对金融行业进行颠覆性重塑,催生金融行业一系列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在金融行业,无论从技术还是人才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落地与应用已具备成熟的条件。”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如是认为。

“头雁”带动效应凸显

业内专家认为,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正在日趋成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金融=颠覆性重塑金融业

图片来源:网络

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AI)本质上是机器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作出智能决策的能力。基于传统的计算方式,机器只能按照预先编写的程序处理信息,一旦出现没有预设的情况,或者需要结合大量上下文的判断,机器就无能为力了。而人工智能能够赋予机器具有理解力的“大脑”,让机器能够解读文字、数据所包含的“语义”,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得判断的规则。

因此,作为一项基础性技术变革,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很强,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也将发挥“头雁”带动效应,推动技术革命。

随着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服务线上化、数字化脚步不断加快,金融科技成为全球金融行业发展的引擎。当天下午,以金融科技为主题,专家还深入探讨区块链在推动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双向融合。

人工智能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迭代,产业界要充分把握技术应用规律,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比如运动智能产品,目前认知智能还远未成熟。 “要从客户、资金、生态三个角度入手,加强企业合作,创新商业模式。”数字化是未来银行的必然形态,人工智能将给金融领域带来诸多可能性。

在步入21世纪,网络及科技成为了首要改变人类生活模式的主要领域,而网络大数据更改革了各大市场的交易模式从智能电话到智能家居,现在乃至金融业也成为了人工智能的新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成为了全球巨头被寄予厚望的领域,在配合着区块链技术为金融业带来了新面貌。

来源:金色财经

2020-10-28 13:48:13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97人气

“金融”+“人工智能”未来能走多远?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技术的发展,智能已经渐渐渗透到金融、家居、医疗等各个行业。而金融领域由于其海量的数据和可量化的特点,被认为是最适合应用的领域,也是人工智能落地最快的领域之一。

因为它是纯数字领域,而现实的发展也确实不负所料,目前已经有多个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场景,例如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等。通过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金融”+“人工智能”未来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网络

智能金融如今热度正盛,正在一步一步改变着金融这个传统行业,慢慢向数字化迈进。除以上场景之外,工业界在反欺诈、大数据风控、智能信贷等真实场景中也有不少落地案例,如何将 AI 整合进金融业务中?AI 能为金融业务具体带来哪些收益?接下来智能金融相关技术演化趋势是怎样的,都是大家相对关注的热点话题,2021 年 1 月 8-9 日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设置了“智能金融”专题,也邀请到了业内技术专家到现场演讲,分享他们各自在行业中的落地实践案例和技术原理讲解。当然还有更多热门技术话题:“人工智能驱动业务发展”、AIOps 最佳实践”、“大前端趋势”、“业务架构”等等,更多内容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1智能金融

本专场将结合金融科技场景,从用户增长跟风险智能入手,介绍工业界在反欺诈、智能风控、智能信贷等真实场景中的实际落地案例,探讨技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形势中自我进化,催生金融智能各种技术。

2人工智能驱动业务实践

本专题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在大规模业务场景(比如推荐、广告、搜索等)的实际落地案例和实践经验,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整合到业务中,了解 AI 能为业务具体带来什么收益,提升人工智能对工业界影响的认知。

3人工智能前沿技术

本专场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包括认知智能、多模态语音交互、强化学习等,将邀请国内外一线技术专家为大家分享最新技术进展和落地实践,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

4AIOps 最佳实践

智能运维热度不减,本专题将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分享 AIOps 最新技术进展和实践,详细解读 AIOps 技术落地,包括应用场景、业务痛点、如何破局等宝贵实践经验,并就 AIOps 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展望。

5云原生技术应用

“金融”+“人工智能”未来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网络

云原生热度不减,如何少走弯路,成功实践云原生?

本专题将聚焦于云原生的实践,实践者们将分享他们在云原生演化过程中收获的经验与教训, 帮助更多的团队少走弯路,成功实践云原生。

6大数据实时计算与分析

随着业务高速发展,大数据实时计算也在不断成熟,目前该领域都有哪些最新落地实践了?

大数据计算经历了离线计算、实时计算的演进,还在不断成熟,整个生态领域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本专题主要介绍大数据实时计算和分析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最佳实践,用以为公司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7业务架构演进

降本增效的需求驱动下,企业如何靠架构演进赢得数字化时代的技术红利?

随着业务和产品快速发展,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架构演化,本专场将邀请不同行业的一线架构专家,和大家分享架构演进的成功案例,帮助企业赢得数字化时代的技术红利。

8大前端工程化

“金融”+“人工智能”未来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网络

前端工程化探索永无止境,有哪些更好的解决方案支撑业务快速发展?

为了提升研发效率、保障大规模协同等,各大厂的前端团队在工程领域不断拓展思路,本专场将为大家带来这些伴随业务形态转变、团队规模扩大和技术快速升级沉淀下来的经验和实践。

9前端新趋势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用户产品形态日新月异,加上用户需求千变万化,导致近年来前端技术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前端工程师需要持续关注新技术趋势。

10团队建设与个人成长

随着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以及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自身实力以及团队成长,成为了摆在所有工程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难题,如何在技术实战中更快成长?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1微服务

聚焦微服务如何助力业务发展,思考下一代微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本专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微服务落地案例,结合实际业务中的经验,讨论微服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并探讨下一代微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来源:腾讯网

2020-10-27 11:42:51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11人气

黄奇帆:产业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科技下一个“蓝海”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艳芬)“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未来,符合科学、契合规律的金融科技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10月25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给出了答案:发展前景巨大的是产业互联网金融。

黄奇帆介绍说,产业互联网金融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场景,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由于产业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目前数字化的比例仍然很低,金融服务还远未达到面向个人端的数字金融智能化、便捷化的程度,所以,产业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下一个“蓝海”。

黄奇帆:产业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科技下一个“蓝海”

图片来源:网络

在黄奇帆看来,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他认为,数字化平台与金融机构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是最合理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任何数字化平台的发展,不能靠简单的‘烧钱’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不能让客户有成本无效果、长期赔钱,这是不可持续的行为。”

他认为,合理的数字化平台,应能够通过四种渠道取得效益:

一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筹、调度,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成本;

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金融业务的工作效率;

三是,由于全产业链、全流程、全场景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和风险;

四是,实现数字公司和金融业务的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优化红利。

来源:网易财经

2020-10-26 13:28:10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30人气

潘云鹤院士:AI创未来 我国当用好人工智能“头雁”效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杭州10月17日讯(记者杨秀峰) 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考察金融领域的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精准营销、资产管理、金融监管等主要方向后可以发现,人工智能2.0在上述各领域均有非常大的渗透性,其中大数据智能更是已应用于全领域。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进一步深入的创新,AI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大。我国需要抓住当前重要的时机,突破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用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潘云鹤院士:AI创未来 我国当用好人工智能“头雁”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金融高峰论坛上发言。

潘云鹤院士表示,当今世界正从原来的二元空间进入新的三元空间;空间变化带动信息流的新变化;新的信息流会生成认知的新变化,进而推动产业与社会的新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传感器的泛在、大数据的涌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社区的兴起,数据和知识在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作用,汇合而成了驱动人工智能走向2.0的强大的外在动力和应用需求。

在潘云鹤看来,这股浪潮席卷全球,也推动着金融行业发展到全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继互联网技术之后变革金融行业的全新力量。智能金融强调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分布式技术和安全技术等关键软硬件已成为金融领域的新基础设施。

2017 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不但提出了人工智能2.0 的关键理论、技术及应用场景,还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金融,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时至今日,中国金融行业已从电子化、数字化跨越至智能化,形成了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在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中,技术创新正在催生智能投顾、智能风控、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第三方支付、监管科技等一系列新兴领域。

潘云鹤院士:AI创未来 我国当用好人工智能“头雁”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

潘云鹤院士指出,金融科技成为中国可能走向并跑和领跑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值得在人工智能时代花大力气推进。人工智能从1.0走向2.0时代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与技术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五大方向上均有金融创新的机遇。考察金融领域的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精准营销、资产管理、金融监管等主要方向后可以发现,人工智能2.0在上述各领域均有非常大的渗透性,其中大数据智能更是已应用于全领域。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进一步深入的创新,AI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大。

新冠疫情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加速推广,智能金融技术加速发展,应用加速落地。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剧烈变化,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加速向技术驱动型机构转型,变革其组织、流程、运营、技术等业务,构建新形态,建立新体系。

“我认为未来十年将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将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新区域,使生产生活走向智能,供需匹配趋于优化,专业分工更加精准,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我国需要抓住当前重要的时机,突破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用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勇闯'无人区',向更高的水平创新性地发展”,潘云鹤院士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0-10-23 13:06:34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22人气

智能金融“聪明劲儿”如何体现?

从电子化、数字化时代一路走来,时至今日,中国金融行业已跨越至智能化时代,形成了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在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中,技术创新催生出了智能投顾、智能风控、供应链金融、金融区块链、第三方支付、监管科技等一系列新兴领域。“金融科技成为中国可能走向并跑和领跑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值得在人工智能时代花大力气推进。”10月16日,在以“普惠金融智能共创”为主题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加速推广,智能金融技术加速发展,应用加速落地。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剧烈变化,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加速向技术驱动型机构转型,变革其组织、流程、运营、技术等业务,构建新形态,建立新体系。

智能金融“聪明劲儿”如何体现?智能金融“聪明劲儿”如何体现?

图片来源:网络

而这种变革,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看来,就是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同行面前的“比较优势”。

这些天,不少电商围绕“双11”促销活动开始造势。而每年“双11”,每秒几万笔的网上交易和实时结算,其背后支撑力是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支付结算的快速、高效与安全。难怪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则是金融科技如何进一步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绩之外,陈静不讳谈发展中的问题。在他看来,目前,中国金融业正在加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场景包括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应用与知识图谱,其中:机器学习针对财务、交易数据进行建模,可以分析其显著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等预测交易策略;神经网络应用与知识图谱的应用则大多在风控、征信领域;授信的决策要通过数据筛选、建模和预测打分,以此将不同的资产分类和做分别处理,借助机器学习完成传统金融企业无法做到的放贷过程中对借款人还贷能力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后续可能无法还贷的人进行事前的干预,以减少因坏账而带来的损失;智能投顾则采用多层神经网络,实时采集所有重要的经济数据指标,不断进行深入学习,完善合适的资产分散投资策略算法,实现大批量的不同个体定制化投顾方案。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和在线投资建议与服务。

智能金融“聪明劲儿”如何体现?

图片来源:网络

围绕推动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人工智能应用,陈静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应全面开花,一定要与适宜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其次,金融服务竞争的实质上是面向市场的能力、成本和质量的竞争,加快金融人工智能应用必须建设与管理好云计算、分布式架构应用和大数据平台;第三,要切实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发挥市场优势;第四,要防范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应从最初制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战略发展规划到研发、应用的全过程都给予高度重视,真正实现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地为我国金融和经济、社会服务。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数字货币落地进程不断加速;60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全国9个地区全面落地;国务院批复在京设立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可以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滴灌”式金融服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创新活水。

智能金融“聪明劲儿”如何体现?

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10月,杭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年来,杭州人工智能领域加强政策引领、夯实理论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助力企业发展、重视融合应用,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活力正在加快释放。在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新波看来,正是得益于杭州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同盾科技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并以客户为核心,强化科技赋能,内建生态、外接场景,将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决策技术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智能金融、智能政务、智能城市建设等领域。截至目前,同盾的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已服务超过1万家企业客户,涵盖22大类行业、118个细分领域。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随着长期不辍地在新兴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我们推出了国产原创、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知识联邦框架体系,并积极推动其落地应用。”据张新波介绍,这一理论体系交叉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密码学等前沿技术领域,有效解决数据流通中的数据割裂和数据安全问题,同时实现知识发现和归纳,有望成为我国引领全球人工智能3.0时代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来源:人民政协网

2020-10-22 11:03:38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75人气

人工智能与金融如何彼此赋能?业界大咖这样说……

10月16日消息,作为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的活动之一,以“普惠金融 智能共创”为主题的智能金融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人工智能与金融如何彼此赋能?业界大咖这样说……

本次论坛汇聚政府、学术界及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畅谈人工智能与金融彼此赋能产生的强大效能。

潘云鹤: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变革金融行业的新力量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表示,互联网的普及、传感器的泛在、大数据的涌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社区的兴起,数据和知识在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作用,汇合而成了驱动人工智能走向2.0的强大的外在动力和应用需求。这股浪潮席卷全球,也推动着金融行业发展到全新阶段。

潘云鹤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继互联网技术之后变革金融行业的全新力量。智能金融强调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分布式技术和安全技术等关键软硬件已成为金融领域的新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与金融如何彼此赋能?业界大咖这样说……

图片来源:网络

陈静: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未来金融创新重要的应用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靠的是改革与创新、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当前,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生物识别、服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预测、反欺诈、授信决策、智能投顾等领域广泛应用,金融业正在加快实现网点智能化、营销智能化、运营智能化、客服智能化、风控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未来金融创新重要的应用趋势和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陈静同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的应用一定要与适宜的应用场景相结合;要加快云计算、分布式架构应用和大数据平台建设;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发挥市场优势;加快AI应用人才队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同时要防范在AI应用中产生的风险。

赵喜凯: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深入融合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赵喜凯在论坛发言中表示,目前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生态日趋完善,龙头企业引领发展,落地场景不断拓展,惠民项目扎实推进。

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深入融合,从支付结算、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智能风控,到区块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高效便捷、信息透明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优化了金融产品特性,弥补了传统金融短板,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

张新波:金融与AI加速融合使行业形成深度分工局面

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新波认为,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已从过去的支撑、保障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引领、重塑的驱动力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与金融如何彼此赋能?业界大咖这样说……

图片来源:网络

张新波表示,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已从过去的支撑、保障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引领、重塑的驱动力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智能化加速推进,新技术不断被落地应用,又推动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与人工智能等科技企业深入合作,智能金融领域行业深度分工的局面已经形成。

林晨:金融科技具有逆周期潜力 可更好服务实体和个人金融需求

香港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专家林晨教授在视频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具有逆周期潜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对中小微企业有更准确、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服务实体和个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经济下行期,保持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助于中小微企业稳定生产、稳定就业;有助于中小微企业的雇员稳定收入、稳定需求,进而实现保持经济稳定的社会责任。

杨涛:金融新基建的重点应放在货币体系等领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围绕“智能时代的金融新基建”介绍说,支付系统、中央证券托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交易数据库是当前各国共识的五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补短板”,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防控金融风险能力。当前,我国金融新基建的重点应放在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信用体系、技术基础与设施、金融标准化、数据治理与交易等领域。

徐志华:对互联网银行而言智能风险管理技术不是“照妖镜”

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徐志华在演讲中表示,对于新一代互联网银行而言,智能风险管理技术不是一个“照妖镜”,必须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风险管理一是要求流程自动化,所以我们必须建设一个智能风险系统;二是要求决策智能化,所以我们要建设一个智能决策模型。但是,零售信贷转型不止是建系统和模型,零售转型是一个业务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风险战略是零售风险管理的重点。

来源:新浪财经

2020-10-21 11:53:45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72人气

金融行业已出现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当人工智能成为金融领域的新基建,金融与AI加速融合。近日,在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金融高峰论坛上,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新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与人工智能等科技企业深入合作,智能金融领域行业深度分工局面已形成。而面对数据安全、金融科技合规化监管进程加速等一系列新的市场趋势,同盾科技提出知识联邦概念,并发起成立了“知识联邦产学研联盟”,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知识共创可共享”。

金融行业已出现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图片来源:网络

  金融AI化加速,

  深度分工局面已形成

  当下,移动金融呈现多元化趋势,在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中,技术创新正在催生智能投顾、智能风险、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监管科技等一系列新兴的领域。金融云计算发展态势良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智能金融物联网产业生态已具雏形。今年以来,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进程不断推进;60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在全国9个地区全面落地;国务院批复在京设立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一系列新的变化标志着我国金融智能化发展不断挺向纵深。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认为,金融行业已经从电子化、数字化跨越到了智能化,形成了人工智能技术和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张新波则认为,科技力量已从过去支持、保障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引领、重塑的驱动力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智能金融领域行业深度分工局面已形成。

  从传统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已经可以总结出经验。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郭海涛指出,在很大程度上,保险科技已经成为了各家公司成败的关键,各家公司也想通过科技来铸造整个保险的护城河。他认为,保险行业是一个重数据资产的行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的交易已经电子化和数字化,但数据在初期都沉淀在每家保险公司内部。如今,为了更大限度地唤醒这些沉睡数据的价值,保险公司开始引入一些外部数据,或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建保险云服务系统,来挖掘现有数据的价值。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同盾科技能如何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智能化转型?张新波在采访中介绍称,首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金融机构预防欺诈风险;第二部分是提供本地化的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搭建完整的智能风控中台整套的体系;第三部分是给金融机构提供从业务到数据建模的整个咨询服务;此外,还能帮助金融机构去做存量客户的挖掘,提升获客效率和精准度。

金融行业已出现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图片来源:网络

  智能金融需精细化运作

  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运用面临几个挑战。一方面,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和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都前所未有地被高度重视。对于数据安全问题,张新波向南都记者表示,“去年我们花了大概上千人把我们全站所有的数据透明化处理,到今年7月已完成了全站数据的处理。保证所有有效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即便是我们自己的分析人员和运营人员,也看不到明文的数据”。

  为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同盾科技还推出了智邦知识联邦平台。据李晓林介绍,知识联邦支持安全多方检索、安全多方计算、安全多方学习、安全多方推理等多功能技术方案。同时,同盾科技还牵头成立了知识联邦产学研联盟,将聚集跨行业的各方力量,联合开展知识联邦多层级的理论、技术、协议、标准和产业研究,构建理论研究到产业成果转化生态,探索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

  此外,在消费金融领域,各项成本居高不下,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调整又将借贷成本和下沉更广泛客群的矛盾凸显出来。正如中原消费金融CIO周宇所言,“消费金融公司过去几年‘普’做到了,‘惠’这块还差得很远,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如果科技的成本能够让我们拿到更多数据,让我们降低成本,我们绝对非常想把这块让利于民”。同盾科技副总裁、金融云事业部总经理李伟东也指出,这样的政策走向是倒逼现在的持牌金融机构,必须要能够更加精细化地去运营客群,还要有更好的风控技术去识别欺诈和信用风险,否则的话就挣不到钱。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10-20 15:03:54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55人气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