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快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要闻

要闻

VIP 阿牛官方
赞美率:99%
阿牛官方
证书编号 : AN201705080106
简介:点掌财经要闻 严守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精神,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为用户投资和理财提供便捷。
简介 :点掌财经要闻 严守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精神,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为用户投资和理财提供便捷。
人气 328万+
赏金 2343
粉丝数 849
咖啡 halo 赠送
收到的礼物(共1个) 我也要送
赠送礼物
  • 888牛
  • 688牛
  • 198牛
  • 88牛
  • 68牛
  • 8牛
  • 2牛
  • 1牛
立即赠送

上半年利润增速料放缓 银行估值渐入修复通道

       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在即。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银行信用风险暴露料更充分,银行有动力多计提拨备应对风险,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大概率将下降。随着行业负面因素不断消化,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利润增速料回落

  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表示,在合理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叠加债市调整对其他非息收入的负面影响,预计上半年36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至6%左右,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将出现不同程度放缓。此外,预计上市银行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至3%左右,其中上半年放缓至4%左右。

  “部分银行半年报盈利可能出现负增长;部分高增长银行半年报仍将维持正增长,但相比一季度明显降速。”东吴证券分析师马祥云认为,信贷规模放量推动银行业一季度业绩增速与宏观经济下滑背离,但由于信贷业务天然存在“风险滞后”属性,一季度高增长并不能充分反映银行业真实基本面。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银行投放贷款后面对信用风险上行压力,有必要充分暴露存量不良资产、审慎预判潜在信用风险、增提拨备减值,牺牲短期盈利增速以换取中长期更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在华西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志平看来,如果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加大核销处置力度,叠加银行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措施落地,上半年上市银行同比零增长或小幅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相对来说,大行让利幅度比中小银行大,更多地体现在利息收入减少和减费让利方面。中小银行营收增速面临一定的下降压力,但在目前基础上更多是来自资产处置和风险抵补提升的压力。预计在让利和加大核销处置力度两方面影响下,大行半年报业绩增速要明显低于中小银行水平。

  资产质量将承压

  业内人士指出,从一季度数据看,疫情对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在银行体系反映存在时滞,加上政策加码的对冲,不良暴露期延后。近期,监管层多次提示警惕不良资产增长的风险,预计二季度银行业信用风险将更充分地暴露。

上半年利润增速料放缓 银行估值渐入修复通道

  马祥云表示,与对公、小微业务相比,零售业务风险暴露更充分、更提前、更透明,周期也更短。信用卡等零售信用风险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已经有所暴露,逾期及不良率明显上升,虽然考虑到逾期贷款会逐步向不良贷款迁移,造成半年报不良率进一步上行,但随着经济复苏,预计头部零售银行的新生成不良等边际增量指标已逐步趋向于正常水准。

  对公业务方面,倪军预计,二季度对公不良生成比一季度将有所反弹。目前国内经济运行边际改善,但还未回归正常水平,加上境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和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还款能力下降,虽然政策面采取了一些对冲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今后仍然存在违约风险。

  估值修复可期

  展望下半年,分析人士认为,在负面因素不断消化后,银行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中银国际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励雅敏认为,在经济渐进式恢复、让利实体的靴子落地情况下,市场对银行板块的悲观预期有所修复。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如果后续国内经济恢复进程超市场预期,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从中长期来看,板块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率的特点,配置性价比凸显。

  马祥云认为,短期来看,半年报业绩下滑预期可能会压制银行股估值上行,但不会造成估值继续走低,主要是因为市场今年以来对银行基本面已有预期,且机构持仓上半年明显降低,银行股交易不活跃。同时,从价值角度来看,出于审慎计提拨备造成的利润下滑并非公司实际价值损失,市场会更加理性地看待银行股半年报业绩的下滑。中期业绩来看,“风险出清”并非坏事,看好半年报落地后银行股估值进入修复通道。

2020-07-31 08:05:39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76人气

“房住不炒”基调下 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房住不炒”基调下,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银保监会7月11日发布答记者问称,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7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突出问题答记者问时再次明确,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

  与此同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也持续遭到监管部门的严查。7月28日,贵州银保监局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示,贵阳银行云岩支行存在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承兑业务、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四证不全”的房地产企业等违法违规事实,对该支行处以罚款50万元。此前,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因存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违规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宁波银保监局处以罚款90万元,并责令该分行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房住不炒”基调下 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把控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端口十分重要。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遏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是调控成功的重要举措。

  “纵观过去,历次房价大幅上涨均伴随需求端政策的松动,供需相结合的调控才能保证房价稳定。增加供给的同时还要坚持‘限购、限贷’等需求端政策不松动,这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基本平稳的重要原因。”盛松成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收紧已是必然。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今年下半年调控的方向是明确的,即“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2020-07-31 07:58:25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76人气

交易型资金搅局 北向资金7月“不淡定”

    北向资金又“变脸”了。数据显示,7月29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77.31亿元,7月30日则转为净流出,达到63.38亿元。事实上,7月北向资金这种大进大出走势并不少见。分析人士认为,配置型资金是北向资金的主流,新的交易型参与者可能导致了北向资金风格漂移。

  大进大出

  最近数年来,北向资金凭借精准的阶段性高抛低吸,在A股市场一度圈粉无数。跟着“聪明钱”走,成为不少投资者的炒股经。不过在今年7月份,北向资金却令粉丝们不淡定了,呈现大进大出之势。

  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北向资金7月以来共计流入A股市场122.96亿元。虽然整体是净流入,但从单个交易日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上述时间段内,北向资金有3次流入超百亿元,分别是7月2日(171.15亿元)、7月3日(131.94亿元)和7月6日(136.52亿元),这三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均大幅上涨。

  同期,北向资金有2个交易日净流出超百亿元,分别为7月14日的173.84亿元和7月24日的163.57亿元。另外,还有4个交易日净流入超50亿元、3个交易日净流出超50亿元。

  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7月北向资金的动向:一是“善变”,二是“大开大合”。

交易型资金搅局 北向资金7月“不淡定”

  分析人士表示,历史上北向资金的大幅波动往往出现在风险事件发生或基本面明显变化时,但7月以来北上资金的行为显得大开大合,且大部分时间很难用基本面或外部事件因素去解释。

  交易型资金

  市场人士认为,决定北向资金动向的不外乎两个因素:全球风险偏好和全球流动性的走势。“在外资的全球配置中,通常会将一定比例的资产投到新兴市场中,而其配置到新兴市场中的资产,又会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到中国A股市场。”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当全球风险偏好提升时,资金倾向于流入新兴市场,而当全球避险需求增加时,资金倾向回到发达经济体。

  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认为,近期北向资金在A股大进大出的主力多是交易型资金。短期的海外市场波动、汇率调整以及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预期等因素,都可能引发交易型资金的短期大进大出。

  张启尧表示,长期来看,配置型资金才是北向资金的主流,配置型资金的规模占比在2019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且配置型资金占比正处于趋势性提升中。

  市场有观点认为,7月以来北向资金投资风格多变。同时,北向资金动向与A股波动性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相关性,这预示着其内部可能出现了与以往风格不同的新参与者。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表示,7月以来北向资金波动加剧和风格漂移,未来市场需要重构对于北向资金的风格、交易者结构的认知。

2020-07-31 07:49:04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98人气

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千万场 网上“剁手”破5万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1-6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

  据高峰介绍,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有关情况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和韧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物资供应、助力复工复产、推动消费回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四个月提升,6月当月增幅达18.6%。

  高峰指出,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器。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25.2%,比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高峰提到,“电商节+消费券”等促销方式有力促进了消费回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第二届“双品网购节”,带动同期全国网络零售额超4300亿元,其中实物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3.3%,商品好评率达98%。多地在“双品节”“618”期间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多种促销方式,有效拉动线上消费,恢复市场预期。

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千万场 网上“剁手”破5万亿

  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直播场景越来越丰富多样,产业带直播、老字号直播、非遗直播、文化旅游导览直播、教育公开课直播等纷纷涌现。

  跨境电商增长迅速,作用突出。根据海关数据,1-5月,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717.3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进口441.7亿元,同比增长23%;出口275.6亿元,同比增长21.6%。电商平台积极帮扶外贸企业转内销,通过发挥流量、模式优势,为外贸企业提供推广、引流和销售服务,成为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渠道。“双品网购节”期间,近万家外贸工厂在电商平台开店参与促销,取得良好收益。

  农村电商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电子商务进农村和电商精准扶贫举措务实推进,农村网络零售市场加快恢复。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668.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6999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684.8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高8.3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937.7亿元,同比增长39.7%。

2020-07-31 07:45:17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87人气

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工作把舵定调: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本次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工作把舵定调。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等内容,释放出重磅政策信号。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处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胜利收官、第二个百年目标能否顺利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此次会议,在大时空跨度和全局视野下做出战略性考量和判断,对我国关键历史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定调没有变。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这要求我们在对发展大势判断上把握正确方向,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育新机、开新局。”张立群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特别是外围经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稳定经济有必要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做好民生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需要两手抓两手硬,保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同时也要看到,不能因短期应对疫情而放弃前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还要努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表示,此次会议在年中重要时点召开,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背景下谋划当前经济工作和政策走向,加快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从会议精神来看,未来处理好三个关系非常重要:一是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三是新发展动能和传统动能的关系。

  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提法总体上没有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集成效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指出,其中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落地,更加具有针对性,下一步也需要和货币政策更加紧密配合。

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工作把舵定调: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货币政策方面,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会议强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这就要求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化、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货币政策要精准导向,在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努力实现“精准滴灌”,引导流动性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说,此次会议再次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将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相信下一步宏观政策将更加精准有力,为经济在合理区间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杨志勇表示,政策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更加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六稳”“六保”目标的实现。下一步,政策的精准性还要进一步加强,要更加注意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作出详细部署。会议要求,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要着眼长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目前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加快实现经济重启和复苏,但世界疫情仍在进行持久战,经济可能要数年才能恢复。在全球疫情长期化、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背景下,中国更加需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扩大最终消费,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表示。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坚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会议围绕扩大最终消费和扩大投资都做出了战略部署。消费方面强调要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投资方面强调“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相信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落实,下半年中国经济恢复势头将更加强劲,经济恢复的结构也将更平衡。

  刘向东表示,扩大内需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复苏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在符合消费升级的前提下扩大有效消费,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同时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是要挖掘新增长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要素市场化活力,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2020-07-31 07:43:09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05人气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规模突破1.5万亿元

       不到7个月的时间,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新的历史纪录。

  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共计成立808只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合计1.56万亿元。这也是新基金单年发行量首次突破1.5万亿元,超越了2015年全年1.33万亿元、2019年全年1.43万亿元的发行规模。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为2273.34亿元,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为8091.64亿元,两者合计占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发行总规模的66.24%。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为4998.98亿元,单月发行规模亦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百亿级基金频现,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鹏华匠心精选、华安聚优精选、汇添富稳健收益等基金的发行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上。鹏华匠心精选基金发行当日更是吸引了超过1300亿元的资金,也刷新了国内公募基金史上最高认购纪录。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规模突破1.5万亿元

  在整体火爆的基金发行市场背后,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却愈发显著。头部基金管理人强势吸金的同时,市场上也有多只新基金未能达到成立门槛,宣告募集失败。例如,7月29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7月24日,旗下国融融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类似的还有,3月开始发行的山西证券中证红利潜力ETF联接基金也募集失败。

  数据显示,管理百亿以上资金的主动偏股类基金经理已超过百位。截至二季度末,广发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的基金规模已高达821.32亿元。此外,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南方基金经理茅炜、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管理的基金规模也均超过500亿元。

  国盛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启尧测算,假设下半年基金发行节奏不变,全年偏股型基金增量有望达到8000亿元,是今年A股最重要的增量资金。“随着公募基金发行扩张,A股增量资金格局将转为公募基金与外资齐头并进。2019年至今,公募发行规模开始逐渐赶超北向资金。公募基金已成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增量资金,其中尤以偏科技类、消费类基金居多。这也从资金面上强化了科技与消费行情的趋势。” 

2020-07-31 07:39:54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53人气

美团VS阿里 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蚂蚁来袭,美团怕吗?

  这是贝壳财经一周前发表的文章,彼时,蚂蚁集团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两地上市,有分析称,蚂蚁集团上市后市值将达2000亿美元,这不仅意味着,美团刚坐上不久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市值公司的位置即将不保,同时也意味着,本地生活的一哥之争已趋于白热化。

  很快,美团给出了回应。

  7月29日,有用户反映美团支付选项没有支付宝,饿了么支付选项也没有微信支付。

  对此,饿了么官方微博称“Excuse Me???”,并展示有微信支付选项的APP页面截图。美团CEO王兴则表示:“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贝壳财经记者体验发现,在美团APP、大众点评APP消费后,支付选项有美团支付、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但并无支付宝选项,部分用户出现支付宝选项。

  而在饿了么APP消费后,支付选项有支付宝、花呗、微信支付,但若通过淘宝APP入口选择饿了么服务,支付选项只有支付宝,如果通过支付宝APP选择饿了么服务,支付选项则只有支付宝和花呗。

  表面来看,美团、饿了么的此番操作是“支付之争”,但实际上只是阿里、美团双方“打持久战”的一个节点。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支付宝宣布将打造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饿了么改版升级、美团金融上线月付、美团买菜拓展至广州等各项操作,双方已在外卖、即时服务、生鲜电商、金融、支付等多领域开启全面之战。

  01

  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双方恩怨由来已久

  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弃用支付宝,据报道,2016年、2018年,就分别有过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点餐曾短暂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情况。

  但实际上,双方最初的交集是合作伙伴。早在2011年,当时美团的B轮5000万美元融资即由阿里领投。

  但随后几年,双方却在业务层面屡屡“碰撞”,2015年6月阿里与蚂蚁集团联合出资成立了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 ——“口碑”,这直接与美团业务产生冲突。

  据媒体报道,当时美团地推人员被爆发起“闪电行动”,要求和美团合作的商户不许继续使用支付宝结算,也不允许商户在门店内摆放支付宝的海报和付款指示牌。至此,美团与阿里已走向“背离”。

  随后的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式合并,且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在2016年1月中旬即向媒体透露称,已完成33亿美元融资,其中,腾讯就出资了近10亿美元。

  这更“恶化”了双方的关系,不久后的2016年1月底,阿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将增加对口碑的资源投入,“退出美团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但直到2018年,阿里才联合蚂蚁集团全资收购饿了么。

  而王兴也公开谈论过与阿里的关系,2017年6月,有媒体问及“与阿里巴巴糟糕的关系,会给美团带来什么影响?”王兴直言,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时至今日,“逃离”阿里的美团已成为一家“腾讯系”公司,截至2019年底,腾讯已成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8%。

  02

  阿里加注本地生活

  一哥之争是一场持久战

  从市值来看,阿里几乎相当于4.5个美团,截至7月30日收盘,阿里市值约为5.25万亿港元,美团市值则约为1.15万亿港元,但即便如此,业界仍认为,美团与阿里之间的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

  现阶段来看也的确如此,随着双方业务布局的完善和扩张,正面竞争的赛道也不断增加,已从最初的本地生活,延伸至外卖、即时配送服务、生鲜电商、酒店旅游、金融等各个领域,且各自都有自身的优势领域。

  在餐饮外卖领域,2018年,阿里联合蚂蚁集团斥资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后,双方便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

  目前,并没有十分权威的官方数据来界定两者的市场份额,根据方正证券研报数据,今年1季度美团外卖市场份额高达67.3%,饿了么以及饿了么星选的份额则分别为26.9%及4%,对比来看,美团外卖或许略胜一筹。

  “饿了么和美团的差距趋势越来越大,阿里方面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被动局面。”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认为。

  的确,阿里也正在从其他角度“进攻”美团,今年7月份,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从送外卖到送万物、送服务,饿了么CEO王磊表示,“送万物”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拓展,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外卖到家。除了鲜奶、母婴玩具、美妆、书籍文具、体育装备等零售商品外,美甲、美容、家政、保洁等项目也将实现送服务上门。

  这其实与美团2018年7月上线的美团闪购业务有一定重合,采用快零售的业务模式,为用户搭建一个30分钟到货的生活卖场,该品牌即是整合了除餐饮之外的品类,当时,美团闪购就已覆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品类。

  阿里的“进攻”不止如此,在今年3月10日举行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宣布,将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伴随着新的平台定位,支付宝App也进行改版升级,强化生活服务心智,首页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

美团VS阿里 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战略一度被用来与美团相比较,按照后者的说法,是要打造中国领先的本地服务电商平台,由此来看,双方业务的切入口都包含了本地生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的布局,美团高管在2019Q4的业绩及交流会上回应称,竞争是常态,阿里的入局更证实了我们一开始的任务和愿景——本地服务数字化——是有很大增长潜力的,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大价值的。我们相信中国市场非常大,并且目前还处于产业的初期阶段,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其他玩家加入来加速数字化进程,这将会对所有生态里的玩家有好处,最后反过来对商家和消费者有好处。

  “我们有把握美团点评在这个行业还是最高热度最可靠的平台,长期能在本地生活领域维持头部地位。”美团方面同时表示。

  03

  生鲜电商、酒旅、出行、金融

  战火全面绵延

  不止是本地生活,在生鲜电商、酒旅、出行乃至金融领域,双方的战火早已全面蔓延。

  生鲜电商方面,阿里旗下有盒马鲜生,官网显示,目前门店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

  美团旗下也推出了小象生鲜,为了更轻型运营,美团转变思路,推出美团买菜业务,在社区生鲜电商领域展开较量,日前,美团买菜正式登陆广州。

  酒旅方面,阿里布局了飞猪,而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一季度收入 31亿元,同比下降31.1%,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经营溢利6.8亿元,同比下降57.3%、环比下降70.8%。

  出行方面,美团点评此前收购摩拜单车,阿里重金投资哈啰出行,目前,共享单车市场,滴滴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出行三足鼎立;网约车市场,美团打车与高德打车(阿里旗下)均为聚合模式。

  特别值得的是,双方的“战场”或许也正在往金融方向蔓延,截至目前,美团旗下已有“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四块牌照,且已向用户提供小额贷款、信用支付等服务。

  今年5月份,美团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正式上线,满18周岁、完成实名认证的美团活跃用户可首页搜索“美团月付”申请开通。开通后,用户在美团系app消费时,可以先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到下个月8号再统一还款,最长免息期38天。

  在当时,这一行动被直指为对标蚂蚁花呗,随后,花呗方面也拓展了新业务,7月30日,花呗对外宣布新产品“花呗月月付”正式上线,将为用户提供分月向商家付款、无任何手续费、少占用花呗额度的新服务。

  蚂蚁集团花呗生态运营部总经理亦醒表示,与花呗分期不同的是,花呗月月付按月付款,不会按订单总额占用花呗额度。“举例来说,用户想要购买一门5000元的教育课程,用月月付分10个月付款的话,只需要当前有500元花呗额度就能完成购买,接下来每个月自动付500元。”

  不过,对比来看,蚂蚁集团在金融方面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根据阿里最新发布的财报,截至今年3月31日止12个月期间,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50%以上。其中,仅理财一项,截至今年3月31日,蚂蚁财富即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4万亿元。

  04

  互联网巨头为什么都要自己做支付?

  回归此次美团与支付宝之争,也是双方在支付领域展开的一场正面交锋。支付市场格局如何?互联网巨头又为什么都要自己做支付?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支付宝市场份额或许更高一些。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0年第1季度》数据,支付宝交易份额为54.97%,腾讯金融则为38.92%,而美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交易份额则并未单独列出,可见占比并不大。

  唐欣认为,美团肯定是有压力的,不过压力可能不是来自饿了么,更多来自淘宝、盒马鲜生。在支付这块,既然美团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相信它做过评估,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团跟阿里系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微信支付已经足够成熟和普及,让美团可以放弃支付宝,此外,美团和支付宝,流量顺序上是上下游关系,也就是说,支付宝方面几乎没法在实质上给予美团什么反击。”唐欣坦言。

  不过,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美团与支付宝之争目前对支付宝的影响并不大,后者在支付方面之所以能获得超50%的市场份额,不止是线下消费场景一端,而且还有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但长期来看,后续各公司都会在自身的场景里做自己的支付品牌,以及支付生态,届时,将有可能冲击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交易规模。

  王蓬博认为,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付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毕竟支付是商业的入口,又是下一个商业营销的起点,只有做支付才能继续深耕用户画像、交叉营销、供应链金融等大数据领域,也才能去做线上贷款、消费金融、小微商贷等金融业务,这也是大公司宁可斥巨资也要争夺支付市场的最大原因。

2020-07-31 07:37:17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75人气

下半年CPI涨幅将继续回落 PPI降幅有所收窄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国家发改委7月30日消息,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形势组发布的报告显示,这两年,我国CPI运行受食品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征十分明显,PPI则持续在低位小幅波动。展望下半年,我们坚持年初的基本判断,即CPI涨幅将有所回落,PPI降幅有所收窄,物价总水平将有望继续处于合理运行区间。

  报告显示,受翘尾消退和涨价因素动力减弱的影响,下半年CPI稳步回落,全年CPI运行呈“前高后低”走势。首先,下半年CPI的翘尾仅为1.1%,比上半年翘尾缩小了2.2个百分点,明显低于过往三年的平均水平,由于CPI走势与翘尾基本保持一致,这预示着下半年CPI将继续回落。其次,下半年食品价格对CPI上涨的支撑力将减弱。由于猪肉价格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上涨,对比基数的提高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会明显回落,四季度有可能转负,届时对CPI的拉涨力也将大幅减弱。根据近六年蔬菜、水果价格的季节性变动情况,预计下半年菜价、果价同比变化大部分时间将处于相对下降状态。

  报告指出,下半年稳价因素进一步增多,物价总体走势保持平稳的基础牢靠。下半年,复工复产、复市复商复消的进度和匹配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必将加快,由此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因素将增多。随着全国范围的服务消费进一步恢复,预计旅游等服务价格会稳步回升。但在落实防疫常态化精准化的背景下,考虑到居民消费心理与行为相对谨慎,扎堆消费、聚集消费、跨区域消费规模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放大,预计服务价格涨幅有限,很难超过过往年份下半年消费旺季的最大涨幅。值得关注的是,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性操作已经形成,总体而言,全国肉、菜等农副食品产能和储备都有保障,供给总量是充足的,即便局部地区疫情有零星反弹,对居民家庭的肉菜供应也能及时补给到位。

  报告指出,洪涝灾情等短期冲击性因素难以持续放大CPI波动率。进入梅雨季以来,长江流域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过程,不少河流湖泊超过警戒水位。历史上看,洪涝灾情曾经影响CPI的内在机理是,灾情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畜类等农副食品供给减少,再加上交通运输不畅,造成食品价格上涨推升CPI。回顾近五次较大洪涝灾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灾情影响最多持续一个季度左右,灾情过后食品CPI会有一定幅度上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加之防灾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预计灾情过后灾区农产品生产会加快恢复,大部分农产品供应将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对CPI运行产生持久性扰动和趋势性影响。

  报告认为,下半年PPI降幅或将收窄,主要受海外疫情、全球宽松货币环境及国内需求的影响。目前,海外疫情仍处在扩散和蔓延阶段。乐观估计,三季度末全球疫情出现拐点,四季度主要经济体开始恢复运转。如果全球抗疫形势往乐观方向发展,那么三季度末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筑底企稳,四季度震荡回升,PPI环比增速可能持续为正,PPI降幅将进一步收窄。目前,主要经济体相继开启宽松货币模式。国际经验表明,在弱复苏环境下,全球宽松货币环境将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是国内PPI变化的重要扰动因素,其价格波动将直接放大PPI波动率。当前,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积极向好,逆周期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逐步恢复,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也在回暖,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开始回升。在“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要求下,预计下半年投资和消费需求会进一步回升,工业品价格波动中枢将有所上移,由此对PPI筑底企稳形成有力支撑。

2020-07-30 21:14:54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19人气

商务部:全国网购用户比上年增加1亿人

7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器,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商务部:全国网购用户比上年增加1亿人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25.2%,比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2020-07-30 19:30:40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95人气

央行紧急摸底线上联合消费贷

    日前,有消息称多家银行都收到了来自央行的《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针对这一消息,《证券日报》7月29日从多位银行人士处获得确认,并了解到具体文件内容。

    《通知》指出,此次调查对象为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根据报送要求,24家主要金融机构报送境内法人汇总数据,以及央行各分支机构报送辖内各中小金融机构的单家境内法人汇总数据,需于7月30日下班前上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该《通知》的下发日期为7月27日。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仅有4天的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及上报。因此,有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行在收到《通知》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数据统计工作。

    对于央行此次下发的《通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央行的调查只针对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并不是针对联合消费贷款提出新的要求。

央行紧急摸底线上联合消费贷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联合消费贷款诞生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是一种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方为推动业务高效发展而自发寻求资源整合、取长补短的分工合作模式。此次摸底,摸排对象既有互联网巨头,又有金融机构,或将为全国范围内联合消费贷款业务的统一监管打下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央行的《通知》中还特别针对银行与“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联合放贷情况进行了摸底。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主体为小额贷款公司,显示出央行对于联合消费贷款合作方的集中度有所关注。

    苏筱芮认为,主要排查“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是因为蚂蚁在联合消费贷款中占据的规模比重最大,合作的银行方最多,在摸排初期适合作为代表。

    “蚂蚁借呗和花呗的规模据市场估算在1.3万亿元到2万亿元之间,在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在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办法出来之前,其不像银行有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与处置诸多要求,蚂蚁集团的杠杆率比较高,无论有没有增信和兜底的条款,最终的风险必定还是要由银行来承担。”因此,在董希淼看来,此次《通知》并非针对蚂蚁集团,但是蚂蚁集团在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之前,有必要降低杠杆和规模,以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实际上,在银保监会7月17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对于联合贷款也做了诸多要求,比如银行针对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限额及出资比例、合作机构集中度、不良贷款率等设定风控指标;银行应当独立对所出资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批,并对贷后管理承担主体责任;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资金用于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等。

    于百程表示,按《办法》要求,在出台后的一个月里,银行需将开展互联网贷款的业务情况,风控措施,以及整改报告等向监管机构提交书面报告。而此次央行发布的《通知》,应该是在除了常规监管之外的其他安排,需要紧急摸底消费贷款,具体包括联合消费贷款的贷款余额,发放金额,利率和不良率,除了联合消费贷款之外,还包含了信用卡透支的部分。央行通过摸底了解银行线上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后,下一步可能根据摸底情况,有进一步的资金流向等方面的监测和监管措施。

2020-07-30 19:26:10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48人气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