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猪周期的赚钱效应,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周期的力量,不少投资者对二师兄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试图抓住下一轮猪周期,最好能从头吃到尾。但是,周期的运行时间,远远超过大家可以耐心等待的时间,多数次猪肉板块的反弹,都会有一些人忍不住冲进去,但是时候来看,那些位置都是下跌中继。最近一段时间,猪肉板块再次异动,不仅下跌动力明显减弱,而且出现了力度不小的上涨。这时候会产生资本市场中一个大难题,本次是反弹还是反转呢?该不该上车?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猪肉板块是否止跌了,现阶段是否可以考虑布局这个方向。
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猪肉板块的平均净利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净利润是7.2亿,同比下降了35%左右,平均净利润率只有6.18%,同比下降了48%左右,下降幅度非常明显,并且从目前的猪肉价格看,目前依旧处于亏损的状态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数据来源:点掌财经
生猪存栏量居高不下
从猪肉的供需关系看,虽然受整体经济环境和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猪肉的消费量有中长期缓慢下降的态势,但是整体而言,需要是相对稳定的。那么,猪肉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供给端,如果供给端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那么价格很难摆脱下跌趋势。当下的生猪存栏量处于5年以来的高位,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所以供给端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猪肉价格短时间内保持低位或者震荡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萝卜投研
能繁母猪量初现下降
生猪的供给前端影响因素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母猪存栏的数量大,未来的生猪供给量必然会保持在高位。所以,关注生猪未来供给的主要数据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我们看到,今年7月,母猪的存栏量才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接下来需要母猪的存栏量连续下降,进而降低未来生猪的供应量,从历史的经验看,从养殖户主动降低母猪数量到猪肉价格见底,大致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猪肉的价格低点在明年第二季度产生的概率大一些。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萝卜投研
综上所述,虽然猪肉价格和猪肉板块都累计了不小的调整,而且最近一段时间的反弹力度比较强,但是现阶段还看不到猪肉价格见底的迹象,只能看做反弹。但是,从历史的经验看,二级市场相关公司的价格,会在猪肉价格见底之前半年的时间就开始磨底,因为股市看的是预期,是未来。所以,猪肉价格的周期大底还需要耐心等待,二级市场公司股价接下来一段时间,震荡筑底的可能性较大。
喜欢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您的支持是笔者最大的动力!也可和笔者对当下市场的操盘策略,选股逻辑进行互动和交流!
本文任何信息内容都仅供投资者参考,涉及到的个股,只是对基本情况的一种陈述,所有投资决策及其后果均由投资者自行负责。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迭代,半导体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例如5G、物联网、智能设备、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等。加上疫情的影响,供不应求成为最近一年以来的常态,并且这种供需关系还将维持较长的时间,因为下游需求的扩大,新产能短时间内不能投产,去年的半导体出货量并没有减少,今天的出货量继续增长。
数据来源:IC Insights
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在出货量明显放大的同时,供需关系导致提高了议价能力,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所以行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净利润就已经超过了2019年,并且平均净利润率也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
数据来源:点掌财经
主动降杠杆,提高抗风险能力
产业的盈利增加的时候,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并没有盲目的扩张,而且主动还钱,降低财务杠杆,这样可以提高公司以及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从2018年的53%,下降到现在的37%,下降幅度还是很可观的,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半导体产业的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数据来源:点掌财经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半导体的需求量也会呈现出稳定的增长状态,进而会维持行业的高景气度。但是,在选股的时候,需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具备细分领域国际技术水平的公司更值得大家中长期关注。
喜欢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您的支持是笔者最大的动力!也可和笔者对当下市场的操盘策略,选股逻辑进行互动和交流!
本文任何信息内容都仅供投资者参考,涉及到的个股,只是对基本情况的一种陈述,所有投资决策及其后果均由投资者自行负责。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