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关键的一天(早评)0207
上周五是节后“假第一天交易日”,因为接着是个周末,昨天才是“真第一交易日”。有人用十几年来春节后第一交易日概率来判断。这当然没什么错。但是,也有一种参照系别忘了。记得去年10月日国庆后第一个交易日,主板与创业板都是迎来资金进场回补,但是,随后的结果在各个指数上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走法:
沪指连续上涨了2个月,一直到11月底结束,主导的是蓝筹权重股。而创业板指数呢?就只涨了10月10日第一天,随后就是开始下跌+横盘模式。创业板综指稍微好一些,是第一天上涨后进入一个月横盘,再小涨4天结束。也就是整整2个月,只有4天阳线可以赚钱。中证500指数,比创业板综指好些,是一根阳线,3-4天横盘2根阳线+11根横盘,再涨4天+横盘+下跌。
综合上述指数节后情况,新时期,转型期,十几年的节后模式也许不管用,还要更关注大小板块之间的切换,甚至个股的差异。
周末综述0204【技术面】0206
开年第一天,两市共46只涨停股,比年末最后一日多3只,其中一字涨停30只,自然涨停16只;9只股票跌停;涨幅超5%的个股65只;跌幅超5%的个股25只;昨日涨停股今亏1.12%,相关数据均比前一个交易日差。累计成交2401亿,环比缩量11%.再创新低。板块上主要热点是军工兵器船舶混改等的结构性机会。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恰逢周五,沪深两市延续节前的清淡行情,成交量极度萎缩。沪市,创出自2014年6月以来新低。一方面是主力还在休假,部分保险机构涉嫌内幕交易与老鼠仓,同时MT系传闻持续发酵,相关个股大跌。另一方面,盘后证券媒体都把原因归咎到:节后第一天,央行上调SLF利率,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并还担忧下周继续发酵。
我们根据以往的加息周期看,尤其在2007年的经济增长推动期的牛市,6次加息都没打压下来。但是,熊市就比较讨厌。第一次到第三次之间影响不是太大的,还会按照原来的技术线路走一段。比如,即使2010年11月开始加息后,第二年的春节开始,从2月到4月中旬,从2661点涨到3067点,也有过一波春季吃饭行情,随后就进入加息周期中线影响阴跌阶段。而那时,基本上延续了三个小波段,每个上涨期是10-12天,回撤期是4-5天。
而这次,到节后第一天,实际是3044点上涨来的第9天,回撤也属于正常,因为还有一个周末等着。现在最强的回撤点是E短线3135点,20日线3134点,周五正好是3136点。次级回撤电视10日线3127点,这里有过一个60分钟缺口3125点。最弱回撤点是120日线3113点,这大约是1月20日确认反弹阳线的成本价3116点,如果这2个点位破掉3天内不能收复。那就比较弱了。又要回到144天线的3096点做第三只脚。
这次如果没有央行加息,技术线路是应该去突破55-60日均线的3168点的,只有突破,才能说有春季行情。
我个人是在仓位心理上,准备应对120-60日线之间再度震荡。板块上,以混改股权预期变更类低吸(不一定非要追逐军工类的),最小市值次新带高送的低吸高抛滚动,半仓应对。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近30日中,包括中金公司、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主流券商在内的53家券商共推荐了1641只个股,其中,银行、钢铁、休闲服务、家用电器和通信等五行业中机构看好个股占行业内成份股数比例居前。
银行太瘟,钢铁已经太高,再则钢铁相关的期货品种节后第一天开始开跌。我比较倾向后3个版块中的部分。
(这篇股评在周六上午就整理好发表在内部群了。前半段就不发了。有些朋友催促,实际我认为,我不太喜欢在周六发布这类东西,因为除了股票,我们还有生活、还有家人;太过在休息日专注股票,反而是做不好股票的)
继续坚持L型观点0203
做媒体和嘉宾表达观点时,说实话有政治风险,说假话有道德风险。久而久之,在媒体上混得好的常青树基本是:说虚话。这种典型语术是:不一定,要看市场理解。正的反的他都说一段。
比如上一次2010年11月开始的加息周期启动时,投资者问: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三大证券等官媒基本是要考虑政治风险的,所以一定找来嘉宾是说:没影响!
而主流网媒的新浪、腾讯,则比较婉转兼顾,找2个嘉宾说:没影响,找1个嘉宾说:有影响。
而像和讯、金融界等这样靠粉丝经济吃饭的,则比较实在找一个嘉宾说:有影响!
还有一种是后视镜效应:2天有负面影响+2周没影响走技术路线+2年有负面影响。
但是,投资者绝大多数会被2周没影响走技术路线给冲淡一切,随后2年,他们只是考虑技术路线,早就把负面影响丢到一边。
如果你记不住中式加息,你可以简化记住央行用“三包粉”中医疗法治疗杠杆病:第一疗程是酸辣粉(SLF)第二疗程是麻辣粉(MLF)、最后是奥妙洗衣粉(OMO)。
老师,变相加息 下周 不会来个资金紧张 大盘下杀吗?
答:
历史上加息后的股市有上涨也有下跌。但是,上涨期是因为当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所以,2007年之前 的6次加息都没有拉住大牛市。但这不能反过来就此说明加息对股市没影响。因为,从2010年11月开始,A 股在加息周期开始后,就开始阴跌,与美股欧股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熊市之路,所以,如果中国开启加息之 路,同时经济增速已经开始走成熟期之路的话,大行情的幻想就不能有了。走L型的股市已经算不错了。
同时,加息还分为存贷利率是否同步的问题,有时候,,单方面提高存款利率而不提高贷款利率,与经典意 义上的存贷同步提高的影响还是有所不同的。
还有一种需要揣摩央行的加息底气来自什么判断?是紧盯美元?还是认为PPI\CPI又跌转上升了,就此得出经济转型期间成效开始复苏了。但是,这种判断最后使得蚂蚁爬树的经济复苏与股市担忧阴跌,两者之间谁的速率大了。
我继续坚持L型观点。L型的股市小周期都是锯齿形震荡型的。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