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皮海洲

皮海洲

VIP 资深市场人士
资深市场人士
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家,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财经名博博主。先后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新京报》《京华时报》《金融经济》等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证券市场方面的相关文章近万篇,为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述、股票炒作心得为主,以为中小投资者呼声为己任,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简介 :著名财经评论家,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财经名博博主。先后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新京报》《京华时报》《金融经济》等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证券市场方面的相关文章近万篇,为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述、股票炒作心得为主,以为中小投资者呼声为己任,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人气 60434
赏金 229
粉丝数 180
鲜花 炒股有蔡班主任 赠送
收到的礼物(共1个) 我也要送
赠送礼物
  • 888牛
  • 688牛
  • 198牛
  • 88牛
  • 68牛
  • 8牛
  • 2牛
  • 1牛
立即赠送

新股疯狂发行几时休?

进入2017年,新股发行开启疯狂模式。截止1月25日,A股市场每天安排新股发行3家。本周虽然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但这种疯狂发新的节奏丝毫不减。为此,笔者不禁要问:管理层疯狂发新几时休?

    应该说,对于管理层这种疯狂发新的做法,市场是充满了争议的。网络上投资者更是怨声载道,甚至不乏投资者咒骂的声音。当然,一些重要级的、权威的媒体对新股的加速发行是积极支持的,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把自己装扮成“专家”的模样,声援新股加速发行,同时给市场抛“砖”。声援IPO提速的声音充斥着一些主流的媒体。诸如“IPO发行节奏与市场涨跌幅关联不大”、“长期看IPO发行不改市场趋势”、“‘IPO拖垮市场’一说不成立”、“大跌不能怪IPO”、“IPO加快发行不是市场动荡原因”、“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走势的主要原因”、“IPO提速非A股调整主因”、“IPO发行节奏加快无碍A股行情大趋势”、“新股发行不会成为洪水猛兽”等等。也正是得到了这些声音的支持,管理层疯狂发新有恃无恐。

    虽然支持者的声音声势浩大,但这些声音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从股市的历史来看,历史上每一次的股市大跌,几乎都是与IPO的加速发行相伴随的。怎么能说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不大呢?即便是2015年6月发生的股灾,同样也伴随着新股的高速发行,以至在高层救市的时候,也不得不叫停新股发行,这怎么能说IPO不改市场趋势呢?至于说IPO加快发行不是市场动荡的主要原因之类,同样不是对股市负责的态度。因为即便IPO不是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那也是重要原因,难道影响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就可以不予以正视吗?还有“‘IPO拖垮市场’一说不成立”、“新股发行不会成为洪水猛兽”之类,难道一定要等股市被拖垮了,要等“洪水猛兽”出现了,管理层才对问题予以重视吗?因此,这些看似振振有词的议论,其实是不值一驳的,不过是一种掩耳盗铃罢了。

    就当下的股市来说,IPO确实不是股市所面临的最主要压力,以定向增发为主体的再融资对股市的抽血力度远远超过IPO,甚至就连重要股东减持的抽血力度也超过了IPO。所以在市场目前聚焦IPO的时候,证监会将视线转移到了再融资与大股东减持的身上。作为证监会来说,加强对再融资与大股东减持的监管是应该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新股可以疯狂发行的理由。因为按照目前新股发行的力度,每年发行新股的数量将达到700只以上,按照去年每家IPO公司平均融资6.4亿元的额度计算,全年IPO的融资金额也将达到4500亿元左右,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融资。尤其是在A股市场低迷,投资者信心缺失的背景下,这对股市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在再融资与大小非减持带给股市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股市再加上IPO的压力,这显然不只是在负重的骆驼身上加一根稻草而已,骆驼被压死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尤其重要的是,即便骆驼没有被压死,IPO也不应疯狂发行。因为IPO对股市的影响不只是在当下,它更影响股市的未来。一些人认为IPO加快发行节奏对行情影响不大的说法显然是短视的。由于市值配售申购的原因,投资者网上申购新股不需要用资金申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股发行对市场的短期冲击。但这并不能减轻新股疯狂发行给股市带来的中长期冲击。因为股市所面临的再融资压力与大小非减持压力,正是由于新股发行带来的。新股发行越疯狂,给未来的市场带来的再融资压力与大小非减持压力就越大。因为目前的新股发行对融资额予以了严格的控制,很多企业IPO都没“吃饱”,存在上市后融资的要求。而IPO的疯狂发行给股市带来了大小非的急剧增加,一旦一年后小非解禁,三年后大非解禁,市场将面临巨大的大小非套现压力,届时大小非减持成为“洪水猛兽”这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弄不好股灾4.0、股灾5.0将会因此而出现。

所以为了股市的长治久安,为了股市的健康发展,股市必须放缓新股发行的速度,将疯狂的新股发行节奏放慢下来。股市要加快发行节奏,必须先完善新股发行制度解决大小非问题,使新股发行不再成为大小非的生产机器。同时在投资者保护问题上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于造假上市的公司不仅要强制退市,更要赔偿投资者利益,而不是以先行赔付的名义对投资者进行忽悠,将投资者拒绝在赔付的大门之外。

2017-01-26 08:31:38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275人气

五问“新股发行常态化”

所谓的“IPO常态化”或“新股发行常态化”实质上是“IPO加速发行常态化”。而不提“IPO加速发行常态化”,只提“IPO常态化”,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是对IPO加速发行这个现实的一种回避。

最近,新股加速发行在市场上掀起波澜。舆论方面也就此展开了相当激烈的争论。甚至就连新华社也直接站在了辩论的最前沿,继1月16日发文“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之后,又在17日晚发文“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声援IPO加速发行。

在股市经历了三轮股灾的冲击之后,在市场低迷、投资者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在A股去年再度“熊”霸全球股市的背景下,该不该继续对新股发行进一步提速,这确实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市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就此展开争论也有利于正本清源,找出股市问题的症结所在,达到解决问题进而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目的。基于这种善良的愿望,本人斗胆对《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一文提出质疑,希望能得到解惑。

首先,关于“新股发行常态化”的提法是否欠妥?个人以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有回避问题的嫌疑。因为从去年以来新股发行一直就是“常态化”。去年全年共有248家首发IPO,IPO融资金额1601.73亿元,创出2012年以来的5年新高。因此,不能说去年的新股发行不是常态化。而IPO近期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IPO大幅提速的缘故。所以,所谓的“IPO常态化”或“新股发行常态化”实质上是“IPO加速发行常态化”。而不提“IPO加速发行常态化”,只提“IPO常态化”,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是对IPO加速发行这个现实的一种回避。

其次,“新股发行略有提速”的说法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正如新华社在文章里提到的那样:“2017年1月9日至13日的一周内,15只新股相继申购,平均每天3只新股发行”。坚持一天发行3只新股,这样的新股发行速度,在全球股市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A股市场才敢如此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得失而进行粗暴发行。按此推算,A股2017年发行新股将达到700家以上,这样的发行记录将是史无前例的。新股如此高速发行,又如何能说只是“略有提速”呢?

其三,承接“新股发行略有提速”的说法,《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一文称,监管层根据市场条件,新股发行略有提速,恢复股市投融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在这里,我要请教的是,面对IPO的加速发行,股市的投资功能又表现在哪里?尤其是目前的新股发行是一种带病发行,IPO制度是一种圈钱制度,新股发行越多,带给股市的问题就越多,这又如何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呢?这实际上是为股市埋下了定时炸弹。一年后或三年后,大小非解禁套现,不排除“顶格减持”与“清仓式减持”蜂拥而至,这极有可能把股市炸得个人仰马翻,股市又如何能健康发展?

其四,《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一文称,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新股发行是源头活水,只有活水长流,才能得清渠如许。对此,本人的疑惑是,每天发行3次新股,这到底是活水还是洪水呢?正如有投资者所言,3天发一只新股,那是活水,一天发3只新股,那是洪水。而按照《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一文的说法,一天发3只新股是活水,那么发4只、5只甚至10呢?而且,正因为新股发行是带病发行,在新股加速发行的情况下,谁能保证文章声称的“活水”水质没有问题呢?股市需要的是“健康水”,而不是污染水,脏水、臭水。

其五,《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一文称,根据目前的打新规则,中签后才兑付,额外“抽血”现象已经不存在。话虽然如此,但一天3只新股发行,一年发行700多只新股,按照去年IPO,每家公司平均6.5亿元左右的融资额计算,全年融资金额将达到4500亿元左右,这同样是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在定向增发压得市场抬不起头的情况下,新增如此巨额的IPO融资额度,即使在某些人眼里它再轻,那也难免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更何况,新股加速发行的危害远不只是带来眼前的这点融资压力,而是带来A股市场大小非的急剧增加,这些大小非将在一年后或三年后解禁,而这些大小非套现的“抽血”规模将数倍或数十倍于首发IPO的抽血规模,这个压力恐怕就不能小视了。

2017-01-24 09:20:43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28人气

IPO排长队问题出在哪里?

股票市场始终都是国内投资者的主战场。他们是A股市场的根基所在,这也决定了A股市场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这种局面不论是中短期还是中长期都很难改变。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牵动着国人的心,尤其是近日人民币的暴涨,更是给国人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而人民币汇率的这种走势,对A股市场的影响如何,则是一些A股投资者关心的事情。毕竟从理论上来说,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包括股票)也应跟随着贬值;而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包括股票)也应跟随着升值。所以对于近日人民币的暴涨,有分析人士将其称为是A股市场的“重大利好”。

“重大利好”背后的真相

►但这种“重大利好”并没有从A股的走势中表现出来。周四、周五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波澜不兴。市场上看不出有任何“重大利好”驾到的迹象。人民币汇率涨也好、跌也罢,A股市场始终是我行我素地走自己的路。人民币汇率与股市好象毫不相干似的。

►这就是汇率对股市影响的真相。虽然理论上二者表现为一种正相关,但实际上二者几乎毫不相关。而之所以如此,这主要是与A股市场自身的一些属性有关。毕竟A股市场是一个被国内投资者所主宰的的市场。虽然目前A股市场也引入了QFII与RQFII等境外投资者,但这些境外投资者在A股市场中所占的权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些境外投资者是比较重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的,但由于他们在A股中的权重有限,所以对A股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汇率对股市影响小的局面很难改变

►实际上从长远来看,虽然A股会进一步开放,QFII与RQFII的力量会进一步增加,但他们仍然很难在A股市场里有太大的作为。仅以当下为例,A股投资者的开户人数达到1.17亿,2016年末持仓投资者的数量也有5000万人左右。这些数据对于QFII们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这就决定了在A股市场境外投资者始终都只有做配角的份。所以,尽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牵扯到他们的投资收益,会影响到他们的投资意愿,但对于A股市场来说始终都难以构成太大的影响。

►而就国内投资者来说,不论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动,这似乎都不会影响到国内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投资。一方面对于最大多数的国内投资者来说,他们对境外投资市场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去投资境外市场。另一方面即便有少数国内投资者有意向投资境外市场,这实际上也是受到多方面限制的。一是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毕竟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投入股市的资金相对有限,投资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这些投资者也抽不出更多的资金投资国外市场。二是即便有部分投资者经济实力还不错,但政策方面是有限制的。比如在换汇方面,有5万美元的额度限制,又如在国家外汇管理方面,外管局规定,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购房与投资。所以国内投资者就是想投资境外市场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此外,投资者进行外汇投资同样也是受5万美元额度限制的。而且进行外汇投资的风险实际上远远高于股票的投资风险。象最近人民币在持续贬值后出现暴涨走势,投资者如果方向做反的话,将会损失惨重。尤其是近日人民币的暴涨导致空头踩踏,巨亏50亿美元。所以对于更多的国内投资者来说,是不适合进行外汇投资的。所以,股票市场始终都是国内投资者的主战场。他们是A股市场的根基所在,这也决定了A股市场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这种局面不论是中短期还是中长期都很难改变。

2017-01-23 08:41:08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205人气

圈钱市之祸远胜特朗普

其实对于A股市场来说,特朗普准新政以及将要正式出台的新政,都只是一个插曲而已,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A股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向。A股市场最应该防范的风险不是特朗普准新政或新政,而是A股本身的圈钱市。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正式上任。基于其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及获胜后屡屡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中国,因此,在特朗普上任之后,特朗普新政的出台对A股市场的冲击如何,自然就受到国内投资者的关注。

特朗普新政将对A股市场构成负面影响?

照直说,特朗普新政如果出台的话,对A股市场总体上表现为负面影响。在特朗普准新政中构成对中国具有影响或针对中国的政策主要包括:可能重新协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可能退出TPP协定、严查贸易协定、可能标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敦促中国遵守WTO协定、对中国进口关税提升至45%(绝大多数国家提升至20%,墨西哥35%)、鼓励跨国公司将工作机会留在美国等。在这些准新政中,除了美国退出TPP协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积极影响之外,其他政策都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与此对应的是,也将对A股市场构成负面影响。

但这种负面影响有多大?这具有不确定性。毕竟在美国,竞选总统与执政国家是两回事,而在竞选总统时攻击中国、牺牲中国利益成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一种套路。但基于中美贸易战的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特朗普正式上任后就不能不重新考虑中美关系问题。所以,这些政策出不出台、在多大程度上出台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

实际上,即便特朗普的准新政全部出台(这种可能性很小),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毕竟近年来,A股市场承受了太多利空的冲击,A股市场对利空因素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而且特朗普的准新政都已是公开化了,即便实施,其对A股市场的整体冲击力也较为有限,主要还是对相关个股会构成一定的冲击。所以,对于特朗普的新政,A股市场投资者没有必要提心吊胆,自己吓唬自己。如果说特朗普新政真会对A股市场构成冲击,那也是投资者防不胜防的,投资者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防范风险,把自己的仓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比如50%或者更低。

圈钱市之祸远胜特朗普

其实对于A股市场来说,特朗普准新政以及将要正式出台的新政,都只是一个插曲而已,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A股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向。A股市场最应该防范的风险不是特朗普准新政或新政,而是A股本身的圈钱市。圈钱市对于A股之祸远远超过特朗普及其新政。比如,去年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美国股市一再创出历史新高,俄罗斯股市的涨幅超过50%,但A股市场却下跌了12.31%,成为全球主要股市中最熊的市场。去年末持有股票仓位的投资者人均损失达到4.3万元。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A股圈钱市的缘故。因为在去年A股融资额再创历史新高,IPO加再融资的融资金额达到1.8万亿元,去年也因此成为A股市场第一融资年。

而这种圈钱市在2017年仍有望继续延续下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进入2017年,IPO进一步提速,截止1月13日的前两个交易周,A股每个交易日发新股3只,这种节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圈钱的A股市场才能做到。而这种高速的新股发行会将A股市场置于灾难之中。因此,圈钱市才是A股市场最大的风险,与此相比,特朗普就只是A股市场的一个谈资而已,并且投资者爱谈不谈。

2017-01-22 09:09:10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521人气

华润退出万科彰显央企情怀

万科股权之争能够出现如此变化,显然是由于华润方面主动退出的结果。如果华润不主动退出,深圳地铁在短期内很难成为万科的大股东。这就不会有深圳地铁“反转”的一幕出现。所以,华润主动退出值得称道。

深圳地铁入主万科终成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万科的股权之争再度出现戏剧性变化,深圳地铁入主万科一事在一波三折之后终于成真。万科股权之争的格局有望明朗化。因为在1月12日晚,万科发布公告称,华润将其持有的15.31%的万科股份悉数转让给深圳地铁集团。而在差不多一个月之前的2016年12月18日,万科发布公告称,其与深圳地铁的重组未获得主要股东同意,经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与深铁集团的重组。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地铁入主万科一事出现“反转”,确实有些出乎市场预料。

这种变化的出现是关心万科发展的人们所乐意看到的。此举意味着万科的股权之争将趋于明朗化,持续了一年半之久的万科股权之争有望因此而平息,万科的发展也将有望因此而走向正轨。这对于万科的发展来说显然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华润退出万科彰显央企情怀

万科股权之争能够出现如此变化,显然是由于万科的前第一大股东、现第二大股东华润方面主动退出的结果。如果华润不主动退出,深圳地铁在短期内很难成为万科的大股东。这就不会有深圳地铁“反转”的一幕出现。所以,华润主动退出值得称道。而华润的这种退出所体现出来的是华润作为央企的一种情怀。

之所以说是一种情怀,这首先意味着华润在利益上的让步。虽然华润对万科股权的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毕竟16年之前,华润接手万科股权的成本仅为2.28亿元,如今买出的价格达到371.71亿元,加上这16年间的分红所得,华润的收益超过400亿元。但尽管如此,华润目前从万科退出,等于是放弃了一只下蛋的金鸡。华润从万科退出实属忍痛割爱。而这种情怀显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虽然在“万宝之争”中,华润的表现被舆论称之为“无所作为”,但华润此次退出万科,对于万科下一步的发展来说是最大的“有作为”。

而作为一种情怀,还表现在华润所具有的胸怀与顾全大局上,华润方面胸襟之开阔有目共睹。华润与万科团队的矛盾之所以激化,并演化为“万华之争”,原因就出在深圳地铁的身上。为了对付宝能系的入侵,万科方面决定引进深圳地铁来与宝能系相抗衡。而正是这一决定引发了华润方面的不满,华润不仅在董事会上对此投了反对票,而且明确表示在股东大会上仍然还会投反对票,然而,为了平息万科的股权之争,华润不仅从万科二股东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而且还将股权悉数转让给自己当初投反对票的深圳地铁,这种顾全大局的胸襟令人赞叹。这也表明去年6月27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到万科股权之争时所表态的“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并非虚言。此举确实体现了“央企不与地方争利”的情怀。

也正因为有了华润的这种“央企情怀”,万科股权之争的纠纷有望迎刃而解。不仅有望成为未来万科控股股东的深圳地铁因此顺利入主万科,而且目前公司第三大股东恒大方面第一时间表示,恒大无意进一步收购万科股份,对万科的投资将列为可出售金融资产。为此有媒体表示,恒大方面也愿将所持股份转让给深圳地铁。尤其重要的是,13日晚,目前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宝能系也表示,欢迎深圳地铁投资万科,愿共同为深圳及万科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宝能看好万科,作为财务投资者,支持万科健康稳定发展。而在此之前,宝能的身份是“战期的战略财务投资人”,而并非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基于恒大、宝能的双双表态,加上万科公告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深圳地铁还会进一步增持万科股份的可能性,深圳地铁作为万科未来新的第一大股东形象呼之欲出。

这种局面的出现,无疑是经过了股权之争后的万科所能期盼的最好结果。这个结果不仅是王石及万科团队所期望的,也是所有关心万科发展的人们所期望的。对于万科来说,这个结果来之不易,它所见证的正是华润作为央企的一种情怀。也正因如此,对于华润的此番退出,值得市场给予掌声并点赞。

2017-01-22 09:05:27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363人气

IPO加速发行常态化亟待五项制度护航

为了让A股市场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在新公司加速上市的同时,也需要让A股市场中的垃圾公司、违法违规公司成批退市,使A股市场真正成为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成为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

进入2017年,新股按每天3只的速度发行着。放眼全球股市,这种高速发行的节奏堪称全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种高速发行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围绕着新股加速发行的争论在市场上滔滔不绝。

对于新股的这种高速发行,有舆论将其称为是“IPO常态化”。照直说,这种说法本身就有回避问题的嫌疑。因为从去年以来新股发行一直就是“常态化”。而IPO近期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IPO大幅提速的缘故。所以,所谓的“IPO常态化”实质上是“IPO加速发行常态化”。所谓“IPO常态化”的说法本身就是不敢正视现实的表现。

在目前大盘总体不振,市场人气低迷,近两年来投资者损失惨重的情况下,IPO加速发行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当然见仁见智,利益不同答案自然不同。而撇开利益之争,就股市本身的健康发展来说,IPO加速发行显然不能单兵推进,需要有其他的制度来为IPO加速发行相配套。以本人之见,IPO加速发行常态化,至少需要有这样五项制度来为其保驾护航。

首先是IPO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必须合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是目前A股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持股结构上。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仅给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设置了障碍,让上市公司的一切事务都由大股东说了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让股市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如此一来,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会给股市带来不少于首发流通股规模3倍的限售股,而在新股高速发行的情况下,这就导致限售股数量的急增。而到一年后或三年后这些限售股解禁套现,就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IPO加速发行,急需完善IPO公司的股权结构,对IPO公司限售股数量尤其是控股股东持股占比加以控制,避免IPO制度沦为限售股股东的圈钱制度。

其次是完善再融资制度。目前以定向增发为主体的再融资制度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圈钱制度。不论上市公司是否盈利,是否回报投资者,是否有合适的投资项目,上市公司都狮子大开口向市场要钱。而很多公司拿到钱后也没有合适的用途,有的拿去买理财产品,有的拿去买垃圾资产。而IPO加速发行之所以需要再融资制度来护航,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再融资给股市带来的压力,为IPO加速发行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IPO公司刚上市就加入再融资的行业,进一步加剧再融资的压力,加剧整个股市的压力。毕竟目前的IPO加速发行对IPO公司的融资额度予以严格控制,IPO公司普遍存在融资额度不足的问题。所以,目前市场上有部分IPO公司刚上市不久就提出再融资的要求。对于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控制。

其三是要规范重要股东减持。毕竟IPO加速发行成为常态后,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大小非数量也急剧增加。如果重要股东的减持不加以限制,限售股解禁后即进行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这不仅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动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因此,对于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必须予以规范,尤其是对控股股东的减持,更要予以严格的限制,避免上市公司沦为“无主”公司。

其四是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快加大垃圾公司、违法违规公司退市的步伐。在IPO加速发行常态化的情况下,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如果不加大退市力度,A股市场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大量的上市公司将会被边缘化,A股市场也将因此而成为一个无效的市场。毕竟对于一个有效的市场来说,其接纳上市公司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让A股市场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在新公司加速上市的同时,也需要让A股市场中的垃圾公司、违法违规公司成批退市,使A股市场真正成为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成为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

其五是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大投资者保护的力度。一方面是在IPO加速发行常态化的背景下,企业造假上市,以及通过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上市的企业会进一步增多,这就要求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要加大。另一方面,IPO加速发行也需要加大垃圾公司及问题公司退市的力度,这同样需要加大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特别是上市公司退市对投资者的赔偿问题需要有实质性的解决措施,而不是用现行的先行赔付来忽悠投资者,把投资者都拒绝在先行赔付的赔付对象范围之外。

2017-01-20 09:45:07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74人气

把IPO与股市稳定结合起来

如何把IPO发行与股市稳定结合起来?笔者以为,这种结合就是要把IPO发行数量与指数所处的位置相挂钩。

是什么导致了股市的大跌?

最近的A股市场出现持续下跌的走势,尤其是1月16日,沪深两市更是放量下挫。其中,深市三大指数均出现大跌,其中深成指大跌2.95%,创业板指大跌3.64%,中小板指大跌2.81%,三大指数均跌至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股市暴跌时的低位位置附近。

是什么导致了股市的大跌?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IPO的加速发行。从去年11月以来,IPO明显提速,而进入2017年后,新股发行进一步加快,截止1月17日,2017年前11个交易日,每天新股发行数量达到3只。这给市场尤其是给投资者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发生动摇,股市因此出现大跌。

要不要放缓IPO脚步

 要不要放缓IPO脚步,这成了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有舆论认为,IPO加快发行步伐有利于给力实体经济,强调融资功能是股市最重要的功能,但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就股市的功能来说,股市不只有融资功能,同样也有投资功能。投资功能同样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股市来说,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是并重的,绝对不能片面强调融资功能而牺牲投资功能。实际上,早在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资本市场“国九条”里,就强调要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因此,股市的投资功能不应该被废弃。

作为股市来说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应该的,但支持实体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行情火爆之时,多发些新股是可以的,但行情低迷之时,仍然疯狂发股,这就是完全不考虑市场的承受力了。象一天发股3只,一年发股就是700余只,这种发股的疯狂程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一来,股市完全就是为融资服务了,投资功能则被踩在了脚下,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发生动摇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种做法也是竭泽而渔,是不利于股市发展的,即便是从IPO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利于IPO的持续进行的。

所以,即便是支持实体经济,也需要维护股市的稳定。而就当下而言,就是要放缓IPO的脚步。要把IPO发行与股市稳定结合起来,稳定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如果新股加速发行让投资者预期股市将会进一步下跌,这样的市场自然难以稳定。

如何把IPO发行与股市稳定结合起来?

 如何把IPO发行与股市稳定结合起来?笔者以为,这种结合就是要把IPO发行数量与指数所处的位置相挂钩。比如,上证指数在3000点以下,每天平均发行的新股不超过0.5只;往上每500点指数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增加0.5只新股发行数量。即指数在3000点到3500点,每天平均发股1只,3500点到4000点,每天平均发股1.5只,依此类推。这样新股发行既考虑了市场的稳定,也给了投资者明确的预期。尤其重要的是,根据这种做法,管理层不会片面追求新股发行,管理层要想多发新股,就必须把股市提振上去,以此达到融资与投资的“双赢”。

当然,要稳定市场预期,管理层有必要对发行制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股市力所能及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融资是应该的,但股市不能支持圈钱。当下的问题是,IPO制度不只是融资制度,更是圈钱制度。每一家企业上市,IPO融资金额其实并不大,真正可怕的是伴随着IPO而至的大小非套现,因为大小非套现金额往往数倍于IPO融资,股市因此成了大小非套现的提款机。而大小非套现显然不属于股市的融资功能。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股市融资功能的发挥,是管理层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以解决,那么IPO对市场的冲击就会大大降低,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将因此而增强。

2017-01-19 11:15:00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86人气

新股加速发行带给股市三大压力

面对众多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的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股市将进一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小非套现压力。这对于股市来说,或许是一场灾难的降临。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提速明显。尤其是去年11月、12月,新股发行数量分别达到39只与51只。而进入2017年,新股发行进一步加速。截止1月16日,2017年前10个交易日,每天均安排了3只新股发行。

新股的加速发行让市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股市因此在近期出现回调的走势,市场呼唤放缓IPO脚步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也有舆论认为,新股发行对行情影响不大,不必过份担心IPO节奏,甚至认为“IPO拖垮市场”的说法并不成立。这种“新股加速发行无害论”之类的说法,明显是对市场不负责任的行为,有为股市圈钱摇旗呐喊之意,同时也有误导管理层的嫌疑。笔者以为,新股加速发行明显带给股市三大压力,是需要管理层予以正视的。

第一大压力,是短期压力,即加大股市抽血的压力,动摇投资者信心。虽然在新股发行的过程中,证监会对每家IPO公司的融资额度进行了控制,每家公司的融资额度并不大,比如2016年每家公司的平均融资额度约为6.4亿元左右,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由于新股发行的提速,IPO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它带给市场的抽资压力是不能小视的。以每月60家公司发行推算,每月融资额度在360亿元左右,一年4000亿元左右。这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抽资压力。尤其是在目前市场低迷,股市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这对股市的抽血作用就更加明显,也进一步动摇投资者的信心。

第二大压力,是中期压力,即增加股市再融资压力。为了加快新股发行,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上市融资,证监会对每家IPO公司的融资额度进行了严格控制,比如,在2016年的新股发行中,只有上海银行一家公司上市募资超过百亿元,达到106.7亿元,只有25家公司的募资金额超过10亿元。绝大多数公司的募资金额都控制在10亿元以下。这种对融资金额的严格控制好象从短期来说减轻了每家公司IPO对市场的抽血压力(但由于发行数量的增加,整体上并未减轻对市场的抽血压力),不过因此也造成了这些IPO公司募资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这些公司上市后的再融资压力明显增加。为此,为解决IPO公司上市募资不足问题,一些新上市公司上市几个月就开始再融资,而且其再融资额度远远超出首发融资的额度。因此,对IPO首发融资额度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将IPO融资的压力转化为了再融资的压力。

第三大压力,是长期压力,即新股加速发行带来限售股的急剧增加,股市因此成了大小非套现的提款机。因为当下的新股发行都是一种带病发行,每一家公司的上市都会带来3倍及3倍以上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而这些限售股将在一年或三年之后解禁。由于新股发行数量的急剧增加,这也意味着届时将有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将解禁。而面对众多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的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股市将进一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小非套现压力。这对于股市来说,或许是一场灾难的降临。毕竟2016年年初的股灾3.0,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对重要股东大量减持的一种预期。而新股加速发行所带来的大小非减持压力将远远超出2016年年初。因此,不排除新一轮股灾因此而降临。

2017-01-18 09:18:18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220人气

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宜推迟

基于稳定股市稳定指数的需要,新股上市后于第11天计入指数的做法必须予以废止。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应该放在30天之后,或者放在更长的时间之后

新股发行进一步提速

进入2017年,新股发行进一步提速。截止1月16日,2017年前10个交易日每天发行新股达到3只,较去年12月份每个交易日平均发行2.32只新股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速。这一现象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舆论方面赞成与反对IPO提速者并存。

撇开市场上的纷争,新股发行需要考虑到市场的稳定因素,这是无可非议的。毕竟“稳”是2017年股市的主基调。所以,在新股发行问题上需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冲击,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既然在加速新股发行问题上,争论的双方各执己见,那么,从减少新股发行对市场冲击的角度,将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推迟,这应是可以商榷的事情。

就新股发行提速来说,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新股上市数量的增加。而新股上市存在一个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问题。根据现行的规定,沪深两市新股上市后计入相应指数的时间是上市后的第11天。从去年11月份新股发行大规模提速之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新股上市后连续“一”字板,而即便“一”字板打开后,相关股票还会出现继续上涨或回调后再继续上涨的走势,所以在新股上市后第11天开始计入指数的情况下,新股上市对指数起的是正面的积极作用,即是推动指数上涨的。

新股加速发行为何会助跌指数?

但新股的加速发行改变了这种趋势。新股加速发行,相对应的是新股密集上市,如此一来,新股的稀缺性也就不复存在,新股炒作也就受到影响,新股炒作的力度大幅减少。如近期上市的非银新股太平鸟第四个交易日就打开涨停板,而越来越多的新股上市,“一”字涨停板数量降低了十几个的范围。而涨停板打开后,股价呈现出单边下跌的走势,如此一来,新股在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计入指数,给指数带来的是助跌作用。

并且由于新股加速发行带来的是新股密集上市,众多的新股在上市11天后一齐助跌,这对指数的助跌作用将是非常明显的。如深次新股指数(399678)自去年11月23日以来处于单边下跌的态势,指数由2046.81点下跌到1307.96点,跌幅高达36.10%。深次新股指数如此大跌,这其中当然有新股从上市第11天开始计入指数所形成的助跌作用所引发的结果。可以说,由于新股上市后匆忙计入指数的不当做法,给指数带来的助跌作用是明显的。

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宜推迟

因此,基于稳定股市稳定指数的需要,新股上市后于第11天计入指数的做法必须予以废止。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应该放在30天之后,或者放在更长的时间之后。只有新股上市在经过充分换手之后,再将已经演变成了次新股的“新股”计入指数,这样才能减少新股密集上市给相对应的指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新股密集上市成为推动股市下跌的力量。

当然,这种做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尽量让新股上市对股市指数的影响变成一种中性因素。在市场炒新盛行的情况下,新股在上市第11天计入指数,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推指数上扬的作用。但这种做法带来的也是股市指数的虚假繁荣,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市场的真实走势。因此,即便是在新股炒作盛行的日子里,这种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避免新股上市给股市指数带来不必要的动荡,使新股上市对股市指数的影响尽可能呈现为中性,本人建议将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向后推迟到一个月之后,让新股在经过充分换手之后再行纳入到股市指数的计算范围。

2017-01-18 09:05:04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213人气

新三板市场要避免券商对企业的误导

归根结底,要解决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必须解决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投资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新三板市场中来。让机构投资者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主力军。

据有关媒体报道,新三板创新层制度供给方案将会在年底前出台。其中包括交易制度优化与改革,以及发行制度改革。据介绍,一是创新层交易机制的优化与改革,其中包括优化协议转让、推出盘后大宗交易等;二是放开定增发行35人限制,定向发行可以突破35人限制。很显然,上述措施明显是针对改善创新层的流动性而来。

流动性不足是新三板市场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是新三板市场需要直面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全国性的新三板市场的设立时间只有三年,但截止11月19日,挂牌公司数量已经达到9637家,可以说在挂牌公司规模上,新三板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般的发展。但新三板市场每天的成交金额仅以数亿元计,甚至不及A股市场一只股票的成交金额大。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缺乏由此可见。

实际上,正是为了缓解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从今年6月27日起,新三板市场实施了分层制度,将新三板市场分为基础层与创新层,从当时的近8000家公司中挑选出953家公司进入创新层,希望能够以此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创新层的交易中来,从而增加创新层的流动性。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创新层的推出并没有带来流动性的增加。而在流动性问题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创新层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部分创新层挂牌公司甚至提出了IPO上市申请,接受企业上市辅导,准备从新三板市场退出。所以,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成了新三板市场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何看待新三板新政对新三板市场的影响?

而年底将要出台的新三板新政,显然剑指新三板流动性问题。比如在创新层交易机制的优化与改革中,将采取优化协议转让、推出盘后大宗交易等措施,这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之举。一方面,这两项举措明显有利于增加新三板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不论是优化协议转让还是盘后大宗交易,这两项措施都可以避免对股价形成打压,以维护股票价格的稳定。

又如,放开定增发行35人限制,定向发行可以突破35人限制。这项措施同样也是一箭双雕。一方面放开定增发行35人限制,这有利于企业向更多的投资者进行融资,从而达到更好地融资、更多地融资的目的;另一方面,持股的股东数量多了,持股也就更加分散,这也意味着流动性增加。如果股份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上,如果这几个人又不卖出股份,投资者想买也买不到,这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自然也就来了。相反持股人多了,张三不卖李四会卖,股票的流动性因此而增加。

不过,尽管上述新三板新政有利于增加创新层的流动性,但其总体效果实际上还是有限的。因为从上述两项改革来看,都存在同样一个问题,这也是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谁来接盘的问题。优化协议转让也好,推出盘后大宗交易也罢,这总要有投资者来接盘。如果没有投资者来接盘,这两项措施也就形同虚设了。

放开定增发行35人限制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放开定增发行35人限制,需要有投资者愿意成为第36人、37人等;另一方面是当这些参与定增发行的35人,或45人、55人在愿意抛出股票的时候,需要有人愿意来接盘。如果没有人愿意成为第36人、37人;如果没有人愿意来接盘,那么,“放开定增发行35人限制”这一举措同样只能是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解决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如何解决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所以归根结底,要解决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必须解决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投资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让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新三板市场中来。让机构投资者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主力军。

至于降低投资者门槛,让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新三板市场中来,对这种做法要慎之又慎。毕竟新三板市场在监管上远没有A股市场规范,包括在信息披露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投资风险远远高于A股市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限制个人投资者的进入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建设的要求。

不过,基于目前个人投资者投资新三板的门槛设置为500万元的资金门槛过于偏高。适当降低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还是可行的,比如将资金门槛降至300万元。这一方面仍然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一种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新三板的投资者队伍,增加新三板的流动性。这是完全可以试行的。实际上,也只有解决了投资者来源问题,新三板新政的出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当然,对于新三板的流动性也需要客观看待。毕竟新三板市场是一个股权转让市场,不同于进行股票交易的A股市场,新三板市场不能与A股市场攀比流动性。试图将新三板流动性向A股市场看齐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就新三板市场来说,也没有这种必要性。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避免券商对挂牌公司的误导。据了解,有的券商在招揽业务的时候,为了争取到企业到新三板挂牌的业务,常常存在误导相关公司的做法,声称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也是一种上市,也可以进行股票买卖,进行股票套现,而不讲明新三板挂牌与A股上市的区别。结果企业挂牌后才发现与在A股上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些企业挂牌后对新三板的流动性深感失望,这显然是被券商误导的结果。

2017-01-16 09:18:28 展开全文 互动详情 102人气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