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经历过人工智能兴衰的科学家感慨,50多年前,当人工智能破土萌芽之时,计算机科学家根本不曾想到,它会发展成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样子。
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人工智能,如今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技术的突破把三五年前还仅仅存在于科学幻想里的东西,变成了像语音助手、多语言翻译器、植物识别APP等触手可及的工具,“智能时代”已初现端倪。不夸张地说,全世界大部分的顶尖高科技公司都在致力于加速将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与服务,以搭上“智能时代”的早班车。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人工智能研究有声有色,被认为能和发达国家一较短长。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不少重要进展,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正是看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以最近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标志,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从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到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一流的本土企业和技术虽然有,但还没有形成群体效应,没有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主要都是“引智”而来。
如同科学家所判断,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一些进展,技术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人们也很清楚,现在尚处在人工智能工具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面前,要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去除各种“虚火”,尤其要避免早前互联网、云计算等发展过程中一窝蜂“逐热而上”或是以资本砸出“风口”的短期逐利行为。
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首先要避免“混战”。人工智能是一种综合能力,背后是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技术的支撑,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技术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投入浪费。其次,要预判风险。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引发出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有必要进行前瞻预防,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可以说,人工智能当前的发展,只是刚刚揭开了“智能时代”大幕一角。对于这一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基础能力,有必要把眼光放长远,从而使这笔“令人振奋的长远投资和创新投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来源:人民日报
在智能投顾的蓝海市场,各大金融机构都想从中分一杯羹,造成目前鱼龙混杂的市场现状。
如何分辨“真”“伪”智能投顾?中国平安旗下的科技平台公司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融壹账通”)管理团队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辨别智能投顾优劣,背后的模式和算法至关重要,真正的智能投顾是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对资产组合进行动态管理,算法和数据可以不断自我学习和采集,并且不同时间和市场情况、需求下给出不同的产品池。
智能投顾蓝海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英文是Robo-Advisor,作为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它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以及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在线投资顾问服务模式。
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2016年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超百万亿元,投资者资产增长与欠缺理财服务之间矛盾越发迫切;而语音/文字/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应用逐步成熟,有利于降低财富管理市场中固有的门槛限制。
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方正证券认为,从国家战略层面正式提出“智能金融”这一全新概念,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为中国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金融壹账通总经理邵海峰预测,随着国内大众财富阶层的快速崛起,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日益大行其道,这一类高净值群体对智能投顾的易用性、低费率优势非常认可。这些因素均为智能投顾行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恰逢其时的机遇。“尽管目前我国智能投顾发展刚刚起步,但不难想象,其增长步伐更大。”
波士顿报告显示,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私人财富总规模达到40万亿美元;预计未来智能投顾管理的资金或将高达4万亿美元,巨大的蓝海市场亟待挖掘。
易观认为,2016年包含线上基金销售、网络保险、债权类产品等在内的互联网理财达7.85万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示着用户对于线上财富管理方式的选择程度提升,其中尽管人工智能理财体量较小,但从影响上,人工智能理财对传统财富管理市场的改变,或发生指数级变化,服务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的财富长尾用户得以受益。其中,人工智能理财在浮动收益市场中意义更为巨大,随着浮动收益市场整体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利好人工智能理财普及。
来源:第一财经
近期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到“智能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
智能金融涌动之时,传统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五大行纷纷牵手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苏宁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而先行者早已推出银行版的“智能投顾”服务。下面问题来了:银行能玩转智能投顾吗?
智能投顾=人工智能+投资顾问
国内将“Robo Advisors”译成了智能投顾,显得非常高深,其实更准确的翻译是“机器人投顾”,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工智能+投资顾问”。
参考美国金融业管理局(FINRA)官方定义:智能投顾是数字化投资(digital investment)的一种,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以及投资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翻译成俗话就是——用机器人替你理财,进行组合的配置和优化。
智能投顾兴起于美国,于2012年在投资顾问行业试水。据花旗集团的报告,智能投顾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0美元增加到了2015年底的187亿美元。而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预测,全球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0.3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8%,一个巨大的市场即将爆发。
在美国,智能投顾将目标定位在大量的中产阶级上,因为这部分人资产少、基数大,得不到理想的咨询服务(财富顾问是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的,收费很高),但同样需要投资来保值增值。
对国内而言,智能投顾同样可以视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为广大中产家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宜信财富日前发布的《中国新中产智能投顾研究报告》显示,76%的新中产希望通过智能顾问获得投资推荐;73%的新中产偏好稳健性投资产品;62%的新中产追求个性化理财产品;61%的新中产追求性价比高的理财产品。
在美国,新兴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智能投顾领域。独立公司如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等都已融资过亿,成长为新兴类金融公司。而截至2017年2月底,Wealthfront、Betterment分别管理了50.1亿美元、73.6亿美元(参见图1)。
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而全球传统金融机构纷纷以收购、合作或自建的形式布局智能投顾平台,如贝莱德收购Future Advisor,高盛收购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Dollar,富国基金与Betterment展开合作,先锋基金推出自有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客户优势,后来居上,据Statista统计,截止2017年2月,先锋基金2014年推出的智能投顾平台——先锋PAS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47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2015年,智能投顾进入国内视野,以C2C(Copy to China)的方式传入中国(某券商研报语)。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涉足智能投顾,比较知名的有弥财、宜信投米AR、金贝塔、苏宁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北京的则有平安一账通、同花顺iFind、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等。
智能投顾市场鱼龙混杂,有不少平台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纯粹为了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搭配几个简单策略选股,更有甚者将非标债权重新包装,放入投资者资产配置计划里,造成信用风险积聚。
传统商业入局,堪称大象起舞!
2016年12月6日,招商银行推出面向普通客群的智能理财服务“摩羯智投”,成为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模型的传统商业银行。几乎在同时,浦发银行基于手机银行8.0版本,推出面向客户自助使用的线上资产配置服务平台——“财智机器人”。
在此,我们以摩羯智投为例来观察银行如何玩转智能投顾的。
招商银行是这样定义摩羯智投的:
摩羯智投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招商银行十余年的财富管理实践及基金研究经验,构建的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的“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摩羯智投是基于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构建一个FOF,然后实现一键购买,实质上是“资产智能配置+基金销售”,类似于“理财魔方”的模式——理财魔方提供资产配置方案,整合介入盈米财富基金的购买端口。摩羯智投适合于普通人的理财需求,参与门槛仅有2万元,这与招行扩大财富管理客户群体的目标是一致的。
摩羯智投目前选择公募基金做资产标的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公募基金的覆盖面广,囊括了境内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石油等众多品种;其次,标准化程度高,监管要求较高,有完善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其三,公募基金的认购起点比较低,普遍在10-1000元之间,而银行理财普遍起点5万-10万元;最后,流动性高,有利于快速实现资产组合再平衡。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统计公募基金2004-2015年的收益情况,仅有3年收益为负值,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9.2%(参见图2)。但是喜欢追涨杀跌的散户却亏损居多,即投资产品能带来正收益,但投资者却在亏损。智能投顾的出现,将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的弱点,自动止损或止盈,从而为控制风险,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提供帮助。
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另一方面来看,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传统商业银行介入智能投顾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传统银行具有遍布全国的网点、丰富的客户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数据,包括资产、投资、贷款等各类交易,远远超过其他金融机构。如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入挖掘,将会为银行的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收益。
同时传统商业银行是公募基金的主要销售机构、资产托管机构,银行拥有极强的主动权和议价能力。
银行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推出智能投顾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将会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招商银行2015年实现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达6057亿元,代理基金收入75.19亿元,平均销售费率约1.24%;而由于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基金销售出现下滑,2016年代理基金收入55.39 亿元,同比下降26.33%。
后来随着摩羯智投的推出,招商银行结合线上线下的多方宣传,引起了众多普通客户关注并参与摩羯智投,继而带动基金销售收入的增加。截至2017年8月初,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的平均收益率总体表现优于上证指数和中证全债,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亿。
不过,也应该看到,招商银行的智能投顾的落脚点,放在了“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上。这里面固然有监管政策的原因,国内智能投顾尚未有监管政策和法律规定,而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是独立进行的,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目的在于销售基金组合——相比而言,银行平台的基金费用高于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
智能投顾的第二个目标是优选基金组合,尽量降低投资标的相关性,而其目前推荐的基金组合,有很多主动型管理基金,而不是被动指数基金,是否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也值得商榷。
据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是利用银行的基础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建模,结合客户风险收益情况,得出的个性化投资组合。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谁来监督智能投顾,谁来确保底层代码的公平性、安全性、可靠性?
笔者认为,银行入局智能投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紧跟国内智能投顾监管政策,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储备,加快丰富投资产品标的等,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关于人工智能你或许已经不再陌生,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的风潮同样刮到了金融行业,如果把你的钱交给机器人打理,你愿意吗?事实上,智能投顾早已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热点,被称为未来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之一。
去年,我们曾对国内主要的智能投顾平台进行了详细的测评。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发现多家此前较为知名的智能投顾平台均出现了暂停注册或停止业务的现象,还有部分平台甚至选择脱去智能投顾标签,重新定义自己为理财平台。
从市场追捧的风口,到现在部分平台落寞关停,不足一年时间,智能投顾行业发生了什么?智能投顾的风口已经过了吗?
智能投顾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
智能投顾曾被寄予厚望,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掘金者”,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互联网企业都在争相入场,抢占风口。然而,在经历短暂爆发后,智能投顾行业就遭遇了难题。
在本次测评中,我们发现部分智能投顾平台出现了停止业务开展或者暂停注册等现象,有的平台则选择脱去了智能投顾的标签,重新定义自身为理财平台。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咨询财富和资管行业主管合伙人秦政认为,产品数量少和缺乏牌照是主要原因。
智能投顾是理财服务的一种模式,传统的理财服务针对高端人士,用户需要有足够多的资产才能够享受到定制的理财服务。而智能投顾则是把这个门槛大大降低了,大众财富的目标客户,只需5万元或更少资金,就可以实现资产配置,这样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资产库可以用来挑选。
“那我们再看有一些理财平台,它最主要可能是在推它自有的一些产品,数十个,有一些是固定收益,有一些是货币基金,但这是远远不能满足资产配置产品要求。在国内有数千支公募基金,智能投顾平台如果要达到海量的产品数量,就需要代销一些第三方的产品,在这方面监管要求必须持有基金代销牌照。如果本身产品数量少,又缺少基金代销牌照的话,这些平台不得不暂停注册或停止业务的。”
与平台的落寞不同,传统金融机构却迎来了爆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抢占智能投顾的风口。自招商银行去年年底推出摩羯智投,今年以来,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的智能投顾产品也已相继上线。接下来,交通银行、广发银行也将推出智能投顾服务。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积极入局,原子创投副总裁姚嘉认为,这更像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一种获客手段,“换句话说,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它需要一个新的产品类型去服务它想要去特定服务的人群。”
秦政指出,国内财富管理提供服务的机构中银行为大,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基础,并与之建立起了信任度,因此通过智能投顾平台来推广已有的财富管理模式实际上只是把理财管理线上化,这是银行的优势。
在秦政看来,现在是银行进入智能投顾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实际上,除了大型股份制银行,国内多数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是比较弱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业务,智能投顾可以作为中小银行打造财富管理的一个非常好的抓手,现在是中小银行进入智能投顾的一个黄金时代。”
传统用户风险测评问卷是否全面?
智能投顾曾被寄予厚望,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掘金者”,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争相入场,抢占风口。然而,在经历短暂爆发后,智能投顾行业就悄然开始发生变化。
用户风险画像是智能投顾平台开展业务时的首要问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也决定了平台为其量身配置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
但是,在测评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智能投顾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少,仅采用传统的调查问卷形式对用户进行风险测评,诸如,家庭成员数量、有无投资经历、家庭收入等。这种问卷究竟能否全面的了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呢?
在秦政看来,这种问卷形式有一些作用,但还要多提升和改善。“因为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国内大部分客户趋向保守,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个人可投资资产已经达到近127万亿,然而这笔巨大的资金多是存放在银行存款里。其次,在风险测评上,如果我问大多数人,从1到5,你的风险偏好是几(1是最低,5是最高)?,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回答不出来的。”
由此,秦政建议,可以用一些比较形象的问题来对客户以前投资偏好以及现金流的一些问题进行测评,来推测其风险的偏好。比如,你小孩子几岁了?你希望他去上什么样的大学?如果他的小孩现在是16岁、17岁,那他对流动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他要在一两年内拿出钱供孩子上学。
另外还可以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基于客户以前交易的产品风险作为其风险评估的一部分。“这其实在券商、投资公司已经做过,比如,有客户觉得他自己是风险厌恶型,但是根据他以往的交易数据,我们会提醒他,其实你以前交易了这些周转率非常高的股票,你确定是风险厌恶型吗?这样可以提升对客户风险偏好以及投资预期的综合评估。”
90后更适合智能投顾?
目前,智能投顾主要有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主动投资,高风险产品较多,另一种就是被动投资,被动投资最主要的是能够跑赢大盘。
秦政指出,90后、95后是智能投顾可以关注的客户群体。
“首先这个群体有比较高的教育背景,不同于一些80后,甚至70后客户,他们希望亲力亲为,自己主动去做投资,将会更偏向于把钱交给投顾来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很多钱,所以针对大众财富的智能投顾是非常适合他们的。”
第二种客户群来自有资产积累的中年客户群。但是,由于这类客户风险偏好比较低,大多数的钱用于银行存款,需要通过一些市场了解,将投资向智能投顾倾斜。
如何判断智能投顾平台的智能性?
基于用户数据推荐的资产配置组合,是否能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配置和大类资产的分散化投资,也是衡量平台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测评中我们发现,目前现有的智能投顾平台大多基于用户风险评测类型提供固有的资产组合,产品种类较少,有些平台甚至只有10个组合,并不能做到千人千面,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投顾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部分平台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实际在做基金代销,为其他机构引流。
关于资产配置,秦政提出,智能投顾最大的价值是在建议,如何在海量产品中挑选出适合不同客户的组合,在同样的资产大类或者是小类中找出最好的产品。
“我觉得智能最主要价值在于挑选产品,而不是销售产品。”
投资机构眼中智能投顾前景如何?
姚嘉指出,作为投资机构,他们会关注解决公司运营量化的平台,能够通过爬虫技术手段把业务数据爬出来,可以将内部公司运营量化,能实时地得知这些公司甚至是当天、当时的交易情况。
“可能比这个公司的财务反应还快,甚至比管理层还要更快地知道这个公司实际业务发展状况。因为财务还要从业务部门先拿到数据,再通过IT等把数据整理好、做表格,或者通过内部系统再发到财务,然后财务再做统计。”
年内监管将明晰?
除此之外,智能投顾还面临监管难题。有媒体报道,目前监管部门正在酝酿针对智能投顾产业的监管细则,可能包括智能投顾将按照金融信息服务中介平台进行管理,不允许平台存在自融或资金池业务;若智能投顾平台涉及资产交易,需按资产交易类型申请业务牌照,比如平台参与公募基金产品的智能化资产配置,需获得公募基金产品代销牌照等。
“其实我和很多金融同业或监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监管对智能投顾是非常正面非常支持的,但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智能投顾是通过模型来做出来的一种投资组合,如果投资组合不适合这个客户,那到时候监管局应该罚谁呢?罚模型吗?所以很多时候监管其实首先是支持,但是同时也感到压力,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模式,而且在中国智能投顾这个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秦政指出。
来源:金融之家
数万亿元的阳光私募生态圈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掘金,而智能投顾也正在重塑阳光私募生态,特别是对于私募FOF来说。
截至2017年7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证券管理人7824家,已备案私募证券基金29511只,管理私募证券基金规模2.35万亿元。
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息可获取性要难很多,更不论是在数万只基金产品中进行选择组合,不管是对机构客户还是高净值客户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正是看到了私募基金“大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机构在私募FOF产业链上深耕,比如金虎子就介入私募FOF资产端进行运作,而私募排排网则凭借独特巨大的数据库资源,在私募FOF投研端进行布局。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近期私募排排网推出智能投顾云平台“组合大师”,主要提供私募基金测评、报告、私募FOF组合筛选跟踪管理、核心私募投顾池等服务。
私募排排网推出的“组合大师”,跟券商PB系统有点类似,但在数据体系上要比券商PB系统大的多。目前来看,“组合大师”是私募领域投顾端布局的先行产品。
智能投顾掘金阳光私募洼地
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年内共发行了10136只私募证券基金,清算了1779只,有史以来累计发行66997只,累计清算17801只。截至7月底,私募排排网数据库存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9527家,基金产品有49196只,其中股票策略27205只占比55%,复合策略6271只占比12.75%,固定收益策略4358只占比8.86%,事件驱动策略4122只占比8.38%,管理期货2809只占比5.71%,组合基金策略2325占比4.73%,相对价值1697只占比3.45%,宏观策略409只占比0.83%。
“一方面,近万家私募管理机构,近5万只私募基金产品,8大策略、2万亿管理规模,怎么挑选?怎么组合?对于高净值合格投资者来说,挑选一个靠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更不用说做一个科学的私募组合。”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表示,“另一方面,对于专业的FOF管理机构及金融机构来说,在海量的私募面前,时刻变换的A股市场及监管政策,要做出高质量的能实现预期回报率的组合产品也是越来越难,传统的投资管理模式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做好FOF,需要大量的私募数据资源,需要科学先进的基金评测方法及组合管理方法。”
目前,券商PB业务也正是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解决效率、成本、管理、风控等一系列问题,但每个券商PB系统的数据则主要来自于旗下服务的私募基金群体。
对于一般的高净值客户,甚至是机构客户来说,要在全市场海量的私募基金群体中进行信息查询、筛选、组合、管理类的工具,市场上还不多见。
正是看到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再加上智能投顾的快速发展,私募排排网推出“组合大师”,在业内掀起不小波动。
“组合大师”助力私募FOF
经过多年运作,私募FOF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业绩也在逐步改善。近期股债市场的双双回暖,使得私募FOF充分释放了业绩弹性。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私募FOF产品规模合计约1600亿元,成立期满6个月的323只私募FOF基金产品今年前6个月的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36%,其中200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超过六成,排名第一的产品净值增长超过了50%。最新数据表明,7月份,受益于A股市场回暖,427只私募FOF产品中,排名第一的产品收益率达12.73%,超过300只产品当月收益率为正值,235只产品近6个月收益率为正。
过去两年,私募FOF的表现差强人意。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5年,私募FOF合计255只产品,仅43只实现正收益。2016年,私募FOF合计357只产品,69只实现正收益。
“要做出高质量的能实现预期回报率的组合产品也是越来越难,传统的投资管理模式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做好FOF,需要大量的私募数据资源,需要科学先进的基金评测方法及组合管理方法,需要一套能获取稳定收益的投决体系并且还能管理住风险。”李春瑜直言。
据私募排排网总裁助理兼智能投资事业部执行合伙人张仲峪介绍,“组合大师”主要解决四个维度的问题,一是信息,权威可靠的信息查询筛选;二是基金产测评(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三是基金组合跟踪管理,平台会提供核心投顾池,并可进行组合,对组合进行投后管理;四,输出各类型报告,包括行业报告、测评报告、组合诊断报告、尽调报告等。
“目前,私募排排网数据库覆盖私募基金近14万,基金经理近8000名,对冲基金公司近25000家(不含审计机构等公司),成为行业数据收集最全和数量最多的机构之一。”张仲峪表示。
从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来看,“组合大师”和券商PB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处,未来和券商是否有战略合作?对此,张仲峪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未来不排除会和券商进行深度合作。
来源:华夏时报
新金融时代,科技在助力监管、提高风控能力的同时,也为金融保险业拓宽了疆域。如何借助科技破局,业内人士在一番探讨后,依然指向了AI。近日,由初橙资本、蜂巢、福云创咖联合主办的“初橙·阿里校友创业黄埔榜之金融保险峰会”上,AI成为关键词。
“中国有超过30000亿的保险市场,至少20000亿应该被认真对待。”这是大象保险CEO杨喆首先抛出的观点。
据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却达到12%,保险密度通常为2000到3000美元。当中国的人均保单只有0.6张时,国外人均保单已在5张以上。
“保险市场的空余实在太大了。”杨喆说道。不过,他认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方向目前并不明晰,是应该互联网回归互联网,完成效率、规模、匹配的问题?还是应该保险回归保险,完成风险保障、财富增值、风险公担下的经济补偿?
对此,杨喆的观点是,从大数据入手,做好业务侧(用户保险侧的解决方案)、产品侧(智能精算)、安全侧(风控体系)三侧以及做好用户画像,精准匹配用户的需求,最后做好风险控制。
腾保保险CTO梁亮提出的观点是:互联网+,是保险的一种手段,用来帮助保险更好地发展。他列举了传统保险行业的几大劣势,这也成了互联网+保险业想要一一击破的痛点。关于如何去破局,梁亮从成本、效率、产能等方面详谈了科技的作用,并提出要从产品、风控、渠道、工具等角度来全面优化保险。
当天峰会的后半场,是6位嘉宾围绕着“金融科技如何引领金融发展”主题展开的圆桌论坛。云锋金融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李瑗提到:比特币、云计算、众筹、AI等等这些颠覆型的科技将是未来不可阻挡的步伐。她认为,智能投顾将是AI的第一步。
和金在线大数据总经理原雷也认为,AI在未来保险行业的前景一片光明。“在过去一年保费爆炸式增长的局面下,保险行业也面临着服务场景的变革。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把保险渠道做得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来源:每日商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私募基金领域也不断发生新变化。昨日,私募排排网在深召开了智能投顾“组合大师”发布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推动科学投资,推动私募基金的发展。
据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11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8734只,管理基金规模9.95万亿元。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投资者资产分散化的配置需求,私募FOF近年来发展迅速。有分析指出,机构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成为FOF发展的三大趋势,而FOF发展除了需要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工具同样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下,私募排排网立足已积累的私募基金数据,推出智能投顾“组合大师”,旨在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个从基金筛选到基金研究、资产配置以及组合构建和管理分析的工具。
私募排排网智能投顾事业部执行合伙人张仲岵表示,组合大师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基金公司实地尽职调查等一系列方式,提供科学的私募基金分析,让基金管理人更加充分地了解私募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从而构建更加科学、专业化与个性化的投资组合。
来源:深圳特区报
据外媒报道,包括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内的100多位科技界人士近日联名致信联合国,敦促其采取行动应对自主机器人武器的潜在危害。
这封信件在21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人工智能技术会议上被公开。据法新社报道,116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技术领域的科技领袖致信联合国警告称,致命的自主武器可能带来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信件称,一旦发展了自主武器,就可能令武装冲突作战规模大于以往,并且作战规模的发展速度可能要比人们所能理解的快得多。
信中称,人们必须抓紧时间行动,这一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闭起来。致信的科技界人士包括马斯克、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创始人之一穆斯塔法?苏莱曼、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托比?沃尔什等。科学界人士们建议联合国像禁止生化武器一样禁止此类武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托比?沃尔什表示,人们需要自动驾驶汽车,在该领域人工技术怎样发展都不为过,可以带来很多益处;但是这些技术稍加改动就可能会产生很坏的结果。沃尔什表示,因此相关的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确保不在战争领域使用这些技术。
目前,全球科技企业均在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几年间已经从实验室逐步走向产业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在担忧其潜在的危害。之前,科技界人士也曾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危害发出过预警,尤其是对自主性武器,即所谓的“杀人机器人”。2015年,马斯克、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等科技界人士也曾联名发布过类似信件,预警自主武器的危害。
马斯克曾将人工智能技术称为“人类目前最大的威胁”。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金融服务业正面临着来自数字化和智能算法的巨大压力。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是原创或者独特的,而且目前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金融服务将以与音乐行业同样的方式完全转变为数字化。另外,客户正失去对银行的信任,银行也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的监管环境。原本被认为安全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受到侵蚀。
如今,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产品和银行服务都受到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或者P2P网络借贷公司的挑战。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技术和数字方式进行支付,越来越多地通过众筹为我们的企业融资,越来越多地基于算法和认知计算进行投资。
现在到了对银行进行彻底思考的时刻,到底人类社会还需不需要银行?
中间商问题
P2P网络解决方案已经跨越很多传统行业,通过直接建立买方和卖方的联系、去除中间人的方式帮助多种商业模式移除了中介。Airbnb帮助房主直接与客人建立联系,myTaxi和Uber直接帮助乘客寻找司机,生产型消费者和消费者在很多不同的平台上相遇。
银行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商,它的存在旨在减少不完全市场中的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但是,如果数字化平台为提供一个完全市场奠定了基础,而且买方和卖方可以在这个市场中进行无摩擦交易会如何呢?换句话说,这是否也是一个不需要诸如银行等中间商的市场呢?
这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吗
我们应该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经济体系的基础。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预测,到2050年,资本主义将被取代,或者至少共享经济会被广泛应用。比起一种仅存在了150多年的资本主义,这个新体系让社会看起来更像是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未来,与人类历史相比,这个时间跨度甚至可以被认为是相对较短的。
机器人可能会接管世界
让我们继续颠覆更多的银行业务领域。众筹贷款和小额借贷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它们的存在拷问着每一家银行的贷款业务。对于现代投资业务来说,众筹似乎是P2P的方法。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因素,我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当下投资组合管理和投资银行的继任者--IBM超级计算机系统"沃森"(Watson),它是在《危险边缘》节目中获胜的超级计算机(这毕竟可能是一个误导性的名称),它已经能够处理一系列之前只能由人来完成的任务。智能算法已经能够基于它们所能找到和理解的每一条信息来预测企业的战略意图。
尽管投资组合经理或许能够密切关注一定数量的公司来制订未来的投资计划,但认知计算机系统能够以远远超过投资组合经理的速度密切跟踪这些公司。信任和信誉属于人类,它们可能是人工投资顾问比认知机器更具优势的最后一个特征了。然而,人们对于金融机构的信任已经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损害。
苹果银行不会出现
一项调查显示,2015年,数字战略已经成为银行的头号关注点,而且比起2014年,它的关注度排名上升了三位。尽管数字战略似乎是一个优先事项,但很难想象的是,当面临如此巨大和基本的挑战时,数字化的影响直到现在才被人们意识到。
同时,银行还面临来自大型科技公司的激烈竞争。对这些科技公司来说,金融服务仅仅只是它们建在生态系统围墙上的一块砖。然而,考虑到大量支付交易和信用卡的存在,我们不建议等待谷歌或者苹果银行的出现。它们(苹果和谷歌)已经是银行了,没有必要正式进入银行业务领域。由于它们将面临诸多监管条例,不进入银行业务领域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数字原住民的挑战
所谓的"数字原住民"是银行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可以确定的是,银行正逐渐关注这个即将出现的目标受众群体,并且已经认识到必须考虑他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在拥抱这种变化。数字原住民需要成为未来银行商业模式的核心。相反,银行机构提出了如何让客户回归银行营业网点的问题。虽然营业网点仍被认为是银行最宝贵的资产,但是这样的问题却完全脱离了数字原住民的主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与银行建立起相应的关系,或者从来没有与零售银行发生过联系。
另一个错误的问题关乎客户的期望,不仅限于数字原住民的期望,但在他们当中更为显著。相反,银行应该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们的潜在客户根本没有任何期望,就像他们对于水或电力供应商没有任何期待一样。
银行即服务
对欧洲银行业来说,它们在2016年面临的是一场无声却令人难以置信的革命。欧洲立法机关已经迫使公共铁路和电信垄断企业开放其基础设施,以开展市场竞争。紧接着,欧洲立法机构颁布支付服务指令,规定银行需要为第三方提供应用程序接口来展示收入和账户余额,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借助第三方进行转账。人们经常用"银行即服务"来描述这种方式。
面对这些以及其他挑战,在分析了现状后,我们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它们有机会成功地抵御新兴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竞争吗?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相信的唯一理由是它们在数量和规模有一定的优势,而非质量。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人工智能(AI)的热潮扑面而来,并迅速渗透到我国金融科技领域。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并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已获得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发展态势向好,带动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智能投顾,在我国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上掀起波澜。
市场扩容:人工智能催热财富管理
当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投顾、智能风控、金融监管等方面。这两年兴起的智能投顾,是指用有限或无人工的服务,根据用户大数据偏好特征分析,通过算法和产品搭建数据模型,为客户提供理财建议。随着金融科技向纵深推进,基于智能投顾应用的财富管理也显现出更多的市场机遇。
由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达3.11亿人,预计到2017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3.84亿。而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新中产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新中产阶级可投资资产在20万元至500万元,但投资理财自我评分仅为5.3分(总分10分),认为自己投资理财能力还远远不够。
由此,随着大众互联网理财观念的逐步普及,理财规模随之扩大,智能投顾以低成本、风险分散、无情绪化等特点恰恰迎合了中产阶层、大众富裕阶层理财的需要,加之人工智能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智能投顾正催生我国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抢滩布局:新金融探路智能投顾
记者发现,在当前市场上,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金融科技企业等新金融业态,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在智能投顾领域试水,带动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迭代创新。
智能投顾的核心在于数据。国内几家互联网巨头具有海量数据积淀,具备智能投顾的先发优势。据了解,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及京东利用自身的数据技术优势,发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去年都曾推出智能投顾理财产品。宜信财富平台推出的“投米RA”、蛋卷基金等智能投顾产品,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也有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相应的智能投顾产品面市。
蚂蚁财富AI项目负责人余鹏表示,人工智能在财富领域的应用,可以发挥出其专业力量优势,解决用户痛点。首先是懂用户,帮助用户理解和优选产品。其次是连接产品并进行智能匹配,在适当基础上根据不同用户投资兴趣和偏好,提供认知度更强的产品。比如,在蚂蚁财富平台上,机器人安娜便是人工智能技术做成的财富顾问。据介绍,安娜平均85秒回答一个问题,每天可回答网友1000个以上的理财、经济等问题,满意率达93%。
在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看来,人工智能是行业发展趋势,金融科技公司可发力进军智能投顾领域。但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离不开一定量数据的积累,科技公司需要有节奏地推出现阶段可行的智能服务,持续通过用户使用、数据积累来优化智能模型,并不断迭代更新。
并非“万能”:“智能化”仍待市场考验
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智能也并非“万能”。智能投顾在我国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期阶段,有待进一步考验。比如刚性兑付仍未完全打破,数据孤岛的现象也客观存在。
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深度学习能力,改变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人为操作的情绪化特点,提升投资理财的效率。但做到“深度学习”四个字并非易事。
比如,智能客服也是当前各大财富管理平台最常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蚂蚁金服副总裁漆远日前表示,虽然人工智能客服技术已广泛使用,但实际上,多数客服更接近于一个搜索引擎,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与数据库已备好的相关答案进行匹配。而对于口语化的提问,往往很难给出“智能”回答,和人工客服存在客观差距。
“智能本身要应用在用户上,对用户行为较好的理解、对数据的解析和处理能力、金融本质理解和建模能力等要素,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吴雅楠表示,没有一成不变的金融服务,智能投顾产品的开发者始终要关注“变化”和智能升级。用户在变,市场在变,投资者信心在变,“智能”需要对这些变化有兼容性和处理能力。
他进一步表示,从投资理财用户角度出发,投资人需理性对待智能投顾,可以采取递进方式使用智能投顾服务,但也要阶段性去复盘投资结果和智能投顾服务承诺的结果是否一致。总体上看,相信逻辑,比如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原则,胜过盲目信任一套系统。
来源:金融时报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