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配机制是财政运行机制的主体机制,在财政运行机制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其对财政调节机制和财政约束机制有着基本的制约作用,表现为财政分配机制的正常运作是财政调控机制和财政约束机制正常运作的基本前提。
对于财政调控机制而言,由于其是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结构以及改变收支总量对比关系来实现的,所以只有财政分配机制运作正常,财政调控机制才具备顺利实现的基本条件。如果财政分配机制受阻,则财政调控机制就无法顺利实现。
对于财政约束机制而言,虽然其更多地是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体现政府的意图,但是如果财政分配机制的运作不能体现财政约束机制规范物质利益分配关系的要求,则财政约束机制也无法顺利实现。
可以这样说,离开了财政分配机制,财政调控就会失去可操作的手段而难以运作,因为调控手段首先是作为分配手段而存在的;离开了财政分配机制的配合,财政约束机制的目标无法实现,因为财政分配机制可以直接改变财政约束对象与政府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上文就是对财政分配机制的地位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财政分配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总的来说,财政分配机制的特点分为稳定性、规范性、公平性和兼容性四个方面,下文就是对这四个方面的简单说明。
(一)稳定性。是指财政分配机制:经构造完成,各要素之间便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和作用,除非经济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不应进行大的调整。这种稳定性是财政分配机制正常运作的重要条件,只有在各种财政要素之间保持稳定的联结和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分配双方才能按预定的方式和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致因分配关系波动而出现分配中的随机倾向并由此引起财政运行机制的功能紊乱。
(二)规范性。是指财政分配机制所规定的财政分配方式和分配范围必须受客观条件的规范和制约。在分配方式上,要明确各种分配手段的功能和依据,形成各种手段之间分工、协作、互补的联结关系,防止其互相取代、功能互抵;在分配范围上,应将财政分配对象界定在经济发展可能的范围内,建立起随经济发展自动调节财政收入量的机制、既做到取之有度,又做到应收尽收。
(三)公平性。是指财政分配机制的作用结果应符合公平分配的要求。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行为,财政分配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达到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财政运行机制也应体现公平性的要求,为公平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财政分配机制的公平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体现:*通过统一*制对相同*种、相同性质、相同数额的征*对象采用相同的*率,使同等收入负担同等*收,以实现不同纳*人间*员公平;*建立级差收入再分配机制、通过开征资源*等调节纳*人因资源优势而得到的超额利润,实现不同纳*人间竞争条件公平。*将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占有量与其应上缴的利润额联系起来,实现利润分割上的相对公平。*通过累进征收机制对高收入征收高额所得*,再通过转移性支付补贴和救济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目标。
(四)兼容性。是指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能把国家的整体利益目标与企业、个人的局部利益目标有机的联系和统一起来,使其能相互兼容而不是相互抵触。在这种分配机制下,局部目标包含在整体目标中,两者既相互独立,又能达到方向上的趋同和实现过程的一致。
上文就是对财政分配机制的特点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后续小编还会为大家送上更多的小短文。
财政分配机制是由若十分体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财政分配机制的构成进行考察。下文就是对财政分配机制的构成的简单说明。
1.按照财政级次的不同,财政分配机制包括中央财政分配机制和地方财政分配机制两大分体机制。一般而言,在一个比较大的国家,政府通常分为若干级次,除中央政府外还有若干级次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政府职能的顺利实现,需要在各级政府间划分财政收支管理权限,即要通过构建财政管理体制来明确哪些收入归中央,哪些收入归地方;哪些支出由中央安排,哪些支出由地方安排,这就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机制。通常,中央财政分配机制居于主导地位,地方财政分配机制居于基础地位,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财政分配机制的整体。
2.按照财政分配所依据的原则的不同,财政分配机制可分为非信用财政分配机制和信用财政分配机制两大分体机制。一般来说,财政分配具有无偿性特征.因为,一方面,作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收从形式考察具有无偿性特征,即政府征集*收,并不给纳*人任何直接的补偿,也不作出提供何种服务的承诺,实际是不付任何代价从纳*人手中取得收入。另一方面,由于财政安排支出集中为一点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的固有属性决定提供单位不可能通过定价收费的办法来弥补成本,所以财政部门安排支出给公共经济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也采用无偿拨款的形式,因而从整体上讲,财政分配具有无偿性特征,即其分配的主要形式不是信用形式,所以,非信用财政分配机制可以说是财政分配机制的主体。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财政分配从整体上具有非信用分配的特征,并不否定财政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采用信用分配形式。比如在正常收入不能抵补支出需要的情况下,财政往往依据信用原则通过公债形式来筹集收入,而有时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采用信用形式即财政贷款来安排支出,并且从调节经济的角度分析,无论收入筹集还是支出安排采用信用形式更有其独到的优点,所以,财政分配机制除了作为主体的非信用分配机制以外,还客观存在着信用分配机制,其也是财政分配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按照财政分配主体的身份的不同,财政分配机制可分为公共财政分配机制和国有资产财政分配机制两大分体机制。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即一方面国家相对于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和广大社会成员是社会管理者,另一方面,国家相对于国有企业又是资产所有者,其代表全民掌握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拥有政治权力,凭借政治权力,国家可以获得*收收入,并且通过对*收收人的分配使用,可以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而实现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所应该履行的职能;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拥有经济权力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凭借所有权,国家可以获得国有资产收益(包括利润、承包费、租金、股息、红利等具体形式),通过对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使用。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国家所应履行的职能。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分配具有鲜明的双重性,其客观上包含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分配关系,从而使财政分配机制也包含了两大分体机制,一是公共财政分配机制,一是国有资产财政分配机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财政分配机制的整体。一般来说,公共财政分配机制是主体,国有资产财政分配机制是基础。
上文就是对财政分配机制的构成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财政分配机制是财政机体内各种分配要素之间的连接和作用关系,是财政分配功能的实现方式,是财政运行机制的基本组成部分。
财政作为分配范畴包括收入的筹集和支出的安排两个方面,因而财政机体的分配要累包括收入要素和支出要素两大类。收入要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几个大的类别.比如,从收入形式考察,收入要素包括*收、公债、国有资产收植,规费等,就每一种收入形式而言,又由更为具体的要素构成。比如,*收作为一种收入要素,就是一个要素体系,具体说,其包括几个大的*类,每一*类又包括若干*种,每一*种又包括纳*人,征*对象、*率等*制要素。
各种不同层次的收入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收入要素体系。支出要素也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几个大的类别,比如按照支出是否和商品劳务的购买相联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前者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事业经费等具体支出形式,后者包括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收支出等具体支出形式,就每一支出形式而言,又由更为具体的支出要素所构成。各种不同的支出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支出要素体系。
在不同的国家,财政分配要素的构成是有差别的,因为不同国家的国情包括决定财政分配状况的经济情况存在巨大差异,所以有些分配要素在某些国家居于主要地位,在另一些国家可能居于次要地位,甚至某些分配要素在某些国家不存在;在同一国家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财政要素的具体构成也是有差别的,表现为无论收入要素还是支出要素,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要素会消亡,新的要素会产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主要的要素会变为次要的要素,而次要的要素会变为主要的要素;就收入要素和支出要素的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到底何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到底应该量人为出还是量出为人,也只能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相机抉择,不可一概而论。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财政要素构成在国家之间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并不能否定财政机体要素构成的共性内容,相反,财政要素构成的共性内容正是通过财政要素构成的个性差异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体现出来的。这种财政分配要素构成的共性内容就是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财政分配要素都必然包括收入要素和支出要素两个大的方面,只筹集收入不安排支出与只安排支出而不筹集收入的财政是不存在的。
上文就是对财政分配机制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对流动资金借款的量化分析,要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要将形成这种借款特点的各因素考虑进去组织运算。我们认为流动资金借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
1.借款期限短。
一般是3~ 5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因此,流动资金借款成本可不计货币的时间价值, 只有借款利息成本。企业借款最高限度应控制在不使企业亏损为限。
2.制约因素多。
流动资金借款量受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流动资金自有量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来讲,企业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则流动资金借款量大,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快, 自有流动资金多, 则流动资金借款量少。在进行流动资金借款决策时, 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3.收益波动大。
流动资金借款的收入主要是资金创利,支出为利息成本。一般规律是,流动资金创利率越高,流动资金借款收益越多,流动资金创利率低于利息率 流动资金借款不仅没有收益还要贴息。因此,在流动资金借款时,要在可以有借款资金收益的区间里进行科学决策。
上文就是对流动资金借款的特点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周转不足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企业的资金出现短缺时,企业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借款,并按规定支付本息。根据借款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下面就是对借入资金的核算的简单说明。
在我国,对短期借款所应支付的利息的会计处理可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当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数额较大时,可采取按月预提、季末支付的方式,为满足权责发生制的要求,需设置预提费用账户核算;第二种是短期借款利息支出数额较小的,为简化核算手续,可以在支付时全部计入当月费用,而不采取按月预提的方式。为了对借款的本金和利息支出进行核算,应设置以下账户:
“短期借款”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主要是用于反映企业自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款的取得及偿还情况的账户。其贷方登记增加额,反映企业取得的短期借款金额;借方登记减少额,表示企业到期归还的短期借款金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金额。按借款单位、借款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长期借款”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主要是用于反映企业自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的取得、利息的计提及偿还本息情况的账户。其贷方登记增加额,反映企业取得的长期借款及应付未付的利息;借方登记减少额,反映长期借款本息的支付数;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归还的长期借款的本息数。按借款单位、借款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财务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在理财或筹资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数,反映企业所发生的包括利息费用在内的各种理财费用;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数,反映企业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及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金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预提费用”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主要用于核算企业预先计入各月的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款项。该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数,表示已经预先计入各期成本、费用的金额;借方登记减少数,表示实际支付的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数额。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借入资金核算包括取得借款、利息计算和偿还借款本息等内容。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短期借入资金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必须偿还的债务。一般来说短期借入资金的筹集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短期借款
优点:筹资效率较高;筹资的弹性大 。
缺点:筹资风险高,实际利率较高。
*发行短期债券
优点:1、资金成本较低;2、筹资数额较大;3、能提高企业的信誉
缺点:1、筹资风险较大;2、筹资弹性较小;3、市场限制较严
*利用商业信用
优点:1、易于取得资金;2、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缺点:1、选择困难;2、筹资数量有限
*利用经营性租赁
优点:筹资速度快、限制条件少、财务风险小、*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上文就是对短期借入资金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长期借入资金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一般来说长期借入资金的筹集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长期借款
优点:1、筹资便利,速度快;2、筹资条件灵活,弹性大;3、筹资费用低;4、传达了积极的市场信号。
缺点:1、筹资数额有限; 2、限制性条件较多。
*发行长期债券
优点: 1、资金成本较低;2、保障控制权;3、可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4、可以增加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缺点:1、财务风险高;2、限制条件较多;3、筹资数量有限。
*利用融资性租赁
优点:1、筹资速度快;2、限制条件少;3、财务风险小;4、*收负担轻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
上文就是对长期借入资金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借入资金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负债方式从资金提供者那里取得的资金,又称作债务资金。是自有资金的对称。
(1)社会主义企业的借入资金主要包括:
*从国家银行取得的借款,如流动资金借款、基本建设借款、结算借款等。这些借款应按规定用途使用,到期必须归还,并需支付利息。
*在结算过程中尚未支付和预收的款项,如未交*金、应付货款、应付工资和预收货款等。这些款项只能供企业暂时使用,不是经常性的,其数额也经常变动。
(2)在西方国家,私营企业的借入资金,除银行借款和应**项外,还包括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
上文就是对借入资金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筹资往往是一家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简单地说,筹资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下文简单整理的两点内容。
1、资金市场
资金市场又称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易手的场所。从广义讲,一切金融机构以存款货币等金融资产进行的交易均属于资金市场范畴。资金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金市场市场泛指一切金融**易,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所有的以资本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狭义的资金市场则限定在以**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资金市场是指狭义的资金市场。
2、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又称金融工具,是指可以用来融通资金的工具,一般包括货币和信用工具。
所谓信用,就是以他人的返还为目的,给予他人一段时间的财物支配权。通俗地讲,就是把财物借给别人使用一段时间,到期归还。
金融资产是对于某种未来收入的一种债权,金融负债则是其对称。金融资产有两种主要功能:
第一,它提供一种手段,通过它,资金剩余者可以把它转移给能对这些资金作有利投资的人。
第二,它提供一种手段,把风险从进行投资的人那边转移给这些投资提供资金的人。
资金的供给者和使用者之间可以不经过有组织的资金市场来实现这种交易。如在信用活动中,借款人得**币使用权,把借据开给货币出借者;债权人持有借据即债权证明,在归还期到来之前,则失去了货币使用权。
上文就是对筹资考虑的基本因素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